(444—497)南朝齊吳郡吳人,字思光。張暢子。弱冠知名。初為宋新安王行參軍,出為封溪令。路經嶂嶮,土人執而將殺食之,神色不動,土人異而釋之。浮海至交州,於海中作《海賦》。入齊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善言談,長草書,舉止怪誕。有文集《玉海》,已佚。 ...
張融。 (444—497)南朝齊吳郡吳人,字思光。張暢子。弱冠知名。初為宋新安王行參軍,出為封溪令。路經嶂嶮,土人執而將殺食之,神色不動,土人異而釋之。浮海至交州,於海中作《海賦》。入齊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善言談,長草書,舉止怪誕。有文集《玉海》,已佚。
(456—504)南朝梁南陽涅陽人,字明揚。宗炳孫。勤學有才幹。初仕齊,為臨川王驃騎行參軍。入竟陵王蕭子良西邸。齊武帝永明中,與魏和親,奉命接魏使。齊鬱林王時,為都官尚書。見王失德,頗自疏,后王被殺,寵舊多罹其禍,夬與傅昭獨以清正免。入樑,歷位太子右衛率、五兵尚書,參掌大選。 ...
宗夬。 (456—504)南朝梁南陽涅陽人,字明揚。宗炳孫。勤學有才幹。初仕齊,為臨川王驃騎行參軍。入竟陵王蕭子良西邸。齊武帝永明中,與魏和親,奉命接魏使。齊鬱林王時,為都官尚書。見王失德,頗自疏,后王被殺,寵舊多罹其禍,夬與傅昭獨以清正免。入樑,歷位太子右衛率、五兵尚書,參掌大選。
(508—553)即樑武陵王。字世詢,別字大智。南朝梁武帝第八子。武帝天監十三年封武陵王,歷任寧遠將軍,揚州、益州刺史。太清中,侯景亂,紀不赴援。武帝死,稱帝於蜀。武帝太清五年,以討景為名,率軍東下,將圖荊陝。至西陵峽,與江陵各軍相持。時元帝已即位,求西魏援助,西魏遣軍攻蜀,紀未至江陵,後方已失,兵敗,為元帝所殺。 ...
蕭紀。 (508—553)即樑武陵王。字世詢,別字大智。南朝梁武帝第八子。武帝天監十三年封武陵王,歷任寧遠將軍,揚州、益州刺史。太清中,侯景亂,紀不赴援。武帝死,稱帝於蜀。武帝太清五年,以討景為名,率軍東下,將圖荊陝。至西陵峽,與江陵各軍相持。時元帝已即位,求西魏援助,西魏遣軍攻蜀,紀未至江陵,後方已失,兵敗,為元帝所殺。
(460—494)南朝齊南蘭陵人,字雲英。齊武帝子。初仕宋為寧朔將軍。入齊,封竟陵郡王。武帝時歷司徒、侍中、揚州刺史、中書監。鬱林王即位,進位太傅。恐其奪帝位,雖加殊禮而深忌之,不久病死。曾啟陳請原除逋租,寬刑息役。居雞籠山西邸,延攬學士,抄《五經》、百家,撰《四部要略》。篤信佛教,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眾僧。主神不滅說,與範縝論辯。今存《南齊竟陵王集》輯本。 ...
蕭子良。 (460—494)南朝齊南蘭陵人,字雲英。齊武帝子。初仕宋為寧朔將軍。入齊,封竟陵郡王。武帝時歷司徒、侍中、揚州刺史、中書監。鬱林王即位,進位太傅。恐其奪帝位,雖加殊禮而深忌之,不久病死。曾啟陳請原除逋租,寬刑息役。居雞籠山西邸,延攬學士,抄《五經》、百家,撰《四部要略》。篤信佛教,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眾僧。主神不滅說,與範縝論辯。今存《南齊竟陵王集》輯本。
(531—589)南朝陳陳留尉氏人。幼聰敏,篤志經籍,善談論,尤工五言詩。性至孝。陳文帝天康初,為新安王府記室參軍,奉使招慰交阯。交阯多珍怪之產,卓一無所取,時論稱廉。陳後主至德元年,入為德教殿學士。後退居里舍,以文酒自娛。陳亡入隋,途中疾卒。 ...
阮卓。 (531—589)南朝陳陳留尉氏人。幼聰敏,篤志經籍,善談論,尤工五言詩。性至孝。陳文帝天康初,為新安王府記室參軍,奉使招慰交阯。交阯多珍怪之產,卓一無所取,時論稱廉。陳後主至德元年,入為德教殿學士。後退居里舍,以文酒自娛。陳亡入隋,途中疾卒。
南朝梁琅邪臨沂人,字懷範。王暕子。幼聰警,有識量。年十六,召見文德殿,應對爽徹。補國子生,射策高第,除祕書郎。累遷祕書丞、侍中。文章為後進領袖。年二十六卒。 ...
王訓。 南朝梁琅邪臨沂人,字懷範。王暕子。幼聰警,有識量。年十六,召見文德殿,應對爽徹。補國子生,射策高第,除祕書郎。累遷祕書丞、侍中。文章為後進領袖。年二十六卒。
南朝梁彭城安上里人。劉孝綽弟。初為武陵王蕭紀主簿。隨紀遷轉安西將軍紀室。後歸梁元帝,為黃門侍郎,遷侍中。兄弟並善五言詩,見重於世。 ...
劉孝先。 南朝梁彭城安上里人。劉孝綽弟。初為武陵王蕭紀主簿。隨紀遷轉安西將軍紀室。後歸梁元帝,為黃門侍郎,遷侍中。兄弟並善五言詩,見重於世。
(537—586)南朝陳吳郡吳人,字伯玉。幼聰慧,能詩善弈,號為神童。武帝永定中,州舉秀才。文帝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深為賞識。宣帝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後主即位,官至吏部尚書。以詳練譜牒,號為稱職。暮年思避權要,謝病不視事。尚清儉,俸祿盡散宗族。有集。 ...
陸瓊。 (537—586)南朝陳吳郡吳人,字伯玉。幼聰慧,能詩善弈,號為神童。武帝永定中,州舉秀才。文帝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深為賞識。宣帝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後主即位,官至吏部尚書。以詳練譜牒,號為稱職。暮年思避權要,謝病不視事。尚清儉,俸祿盡散宗族。有集。
範百祿(1029-1094)字子功,範鎮兄鍇之子也,成都華陽人。第進士,又舉才識兼茂科。時治平水災,大臣方議濮禮,百祿對策曰:“簡宗廟、廢祭祀,則水不潤下。昔漢哀尊共皇,河南、潁川大水;孝安尊德皇,京師、郡國二十九大水。蓋大宗隆,小宗殺;宗廟重,私祀輕。今宜殺而隆,宜輕而重,是悖先王之禮。禮一悖,則人心失而天意睽,變異所由起也。”對入三等。 ...
範百祿。 範百祿(1029-1094)字子功,範鎮兄鍇之子也,成都華陽人。第進士,又舉才識兼茂科。時治平水災,大臣方議濮禮,百祿對策曰:“簡宗廟、廢祭祀,則水不潤下。昔漢哀尊共皇,河南、潁川大水;孝安尊德皇,京師、郡國二十九大水。蓋大宗隆,小宗殺;宗廟重,私祀輕。今宜殺而隆,宜輕而重,是悖先王之禮。禮一悖,則人心失而天意睽,變異所由起也。”對入三等。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
范曄。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約500—約563)北周人,原籍南陽涅陽,八世後,子孫移居江陵,字元懍。少聰敏好學,鄉里號為“童子學士”。梁武帝普通中,為湘東王蕭繹兼記室,轉刑獄,仍掌書記。歷臨汝、建成、廣晉等令。蕭繹鎮荊州,為別駕。及蕭繹(元帝)即位,以為尚書郎,封信安縣侯。累遷吏部尚書。元帝承聖三年,江陵沒,入北周。孝閔帝拜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明帝即位,與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書。有《荊楚歲時記》及文集。 ...
宗懍。 (約500—約563)北周人,原籍南陽涅陽,八世後,子孫移居江陵,字元懍。少聰敏好學,鄉里號為“童子學士”。梁武帝普通中,為湘東王蕭繹兼記室,轉刑獄,仍掌書記。歷臨汝、建成、廣晉等令。蕭繹鎮荊州,為別駕。及蕭繹(元帝)即位,以為尚書郎,封信安縣侯。累遷吏部尚書。元帝承聖三年,江陵沒,入北周。孝閔帝拜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明帝即位,與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書。有《荊楚歲時記》及文集。
南朝梁會稽人。工五言詩,與何遜齊名。官至王國侍郎。 ...
虞騫。 南朝梁會稽人。工五言詩,與何遜齊名。官至王國侍郎。
(?—516)北魏滎陽開封人,字僖伯。鄭羲子。初為中書學生,遷祕書郎。隨孝文帝徵沔北,受寵遇。官國子祭酒,屢表請崇儒敦學。累除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官至祕書監。工書法。清代中葉在山東掖縣雲峰山發現其題名、題詩石刻,又《鄭文公碑》亦出其手,列為北魏碑刻書法珍品。 ...
鄭道昭。 (?—516)北魏滎陽開封人,字僖伯。鄭羲子。初為中書學生,遷祕書郎。隨孝文帝徵沔北,受寵遇。官國子祭酒,屢表請崇儒敦學。累除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官至祕書監。工書法。清代中葉在山東掖縣雲峰山發現其題名、題詩石刻,又《鄭文公碑》亦出其手,列為北魏碑刻書法珍品。
(474—551)南朝梁東海郯人,字士秀,一字士繢。幼好學,及長遍覽經史,屬文好為新變,春坊盡學之,號為宮體。初為晉安王蕭綱侍讀,及綱為太子,累官至太子左衛率。侯景亂,摛獨侍簡文帝。簡文被幽閉,摛氣忿而死。 ...
徐摛。 (474—551)南朝梁東海郯人,字士秀,一字士繢。幼好學,及長遍覽經史,屬文好為新變,春坊盡學之,號為宮體。初為晉安王蕭綱侍讀,及綱為太子,累官至太子左衛率。侯景亂,摛獨侍簡文帝。簡文被幽閉,摛氣忿而死。
(509—582)北齊右北平無終人,字子烈。好學能文,時人稱“能賦能詩陽休之”。魏孝莊帝立,累遷太尉記室參軍。節閔帝普泰中,與魏收等同修國史。後歸高歡。東魏孝靜帝武定二年,除中書侍郎,參掌詔命。歷給事黃門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騎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嘗訪政術於休之,答以明賞罰,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為政教之先。後主天統初,為光祿卿,尋除吏部尚書。選用之人,時稱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書右僕射,領中書監。齊亡,入周,歷納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開皇二年罷任。撰《幽州人物誌》。 ...
陽休之。 (509—582)北齊右北平無終人,字子烈。好學能文,時人稱“能賦能詩陽休之”。魏孝莊帝立,累遷太尉記室參軍。節閔帝普泰中,與魏收等同修國史。後歸高歡。東魏孝靜帝武定二年,除中書侍郎,參掌詔命。歷給事黃門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騎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嘗訪政術於休之,答以明賞罰,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為政教之先。後主天統初,為光祿卿,尋除吏部尚書。選用之人,時稱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書右僕射,領中書監。齊亡,入周,歷納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開皇二年罷任。撰《幽州人物誌》。
(423—458)南朝宋琅邪臨沂人。王弘子。臨川王劉義慶婿。早慧,宋文帝以為太子舍人。性好遊獵,歷宣城,吳郡太守。孝武帝大明中,以歸順功,封寧陵縣五等侯,累遷中書令。自負才地,以不得宰相為恨。曾辱寵臣顏師伯及路太后侄孫。帝遂因高闍謀亂事陷之,下獄賜死。 ...
王僧達。 (423—458)南朝宋琅邪臨沂人。王弘子。臨川王劉義慶婿。早慧,宋文帝以為太子舍人。性好遊獵,歷宣城,吳郡太守。孝武帝大明中,以歸順功,封寧陵縣五等侯,累遷中書令。自負才地,以不得宰相為恨。曾辱寵臣顏師伯及路太后侄孫。帝遂因高闍謀亂事陷之,下獄賜死。
(418—471)南朝宋琅邪臨沂人,字休業。少有志行。初為廬陵國侍郎。母卒,隱居不仕。頗營田園之資。好文義,不以人俗累懷。宋孝建、大明、泰始中累闢不就。山中有蚿蟲,鳴聲清長,聽之使人不厭,而其形甚醜,乃為《蚿賦》以自況。 ...
王素。 (418—471)南朝宋琅邪臨沂人,字休業。少有志行。初為廬陵國侍郎。母卒,隱居不仕。頗營田園之資。好文義,不以人俗累懷。宋孝建、大明、泰始中累闢不就。山中有蚿蟲,鳴聲清長,聽之使人不厭,而其形甚醜,乃為《蚿賦》以自況。
孔稚圭(447~501),南朝齊駢文家。一作孔圭,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御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遷太子詹事。死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蕭道成幕中“對掌辭筆”。豫章王蕭嶷死後,他的兒子請沈約和孔稚圭寫作碑文,可見他在上層社會中的地位。史稱他“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但他對皇帝所不喜歡的人也從不稍假寬容,其彈章劾表,著稱一時。 ...
孔稚圭。 孔稚圭(447~501),南朝齊駢文家。一作孔圭,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御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遷太子詹事。死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蕭道成幕中“對掌辭筆”。豫章王蕭嶷死後,他的兒子請沈約和孔稚圭寫作碑文,可見他在上層社會中的地位。史稱他“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水”。“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但他對皇帝所不喜歡的人也從不稍假寬容,其彈章劾表,著稱一時。
謝燮,生卒年。里居均不詳,太建十二年(580年)所司薦為吏部侍郎。南朝陳文學家,代表作品《早梅》。 ...
謝燮。 謝燮,生卒年。里居均不詳,太建十二年(580年)所司薦為吏部侍郎。南朝陳文學家,代表作品《早梅》。
南朝梁丹陽秣陵人,字幼瑒。本姓吳,養於紀氏。早孤,有志節,年十三,能為文。嘗夢陸倕授以青鏤管筆,其文因此遒進。梁武帝大同中為東宮學士。美容貌,工草書。任武陵王蕭紀記室參軍,卒。 ...
紀少瑜。 南朝梁丹陽秣陵人,字幼瑒。本姓吳,養於紀氏。早孤,有志節,年十三,能為文。嘗夢陸倕授以青鏤管筆,其文因此遒進。梁武帝大同中為東宮學士。美容貌,工草書。任武陵王蕭紀記室參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