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蒹葭朗讀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譯文及註釋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註釋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蒼蒼: 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物件。

一方:那一邊。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從:追尋。

阻:險阻,(道路)難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幹。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躋(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灘

涘(sì):水邊。

右:迂迴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灘。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48-251

2、陳國林.高中生必背古詩文.北京:龍門書局出版社,2012:146-148

蒹葭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很大。在這裡,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屬於《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註.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52-254

蒹葭鑑賞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祕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猜你喜歡

李兼 : 蒹葭

蒹葭漫漫秋風多,陂池水落枯葦柯。

青山斷處落日下,欸乃一聲漁子歌。

()
邵錦潮 : 蒹葭

秋色浮江上,煙波共渺然。蒼茫迷遠渚,寥落向遙天。

折葉驚寒雁,飛花點釣船。伊人不可即,悵望水雲邊。

()
杜甫 : 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

煙汀一抹蒹葭渚。風亭兩下荷花浦。月色漾波浮。波流月自留。若耶溪上女。兩兩三三去。眉黛斂羞蛾。採菱隨棹歌。

()

西風轉柂蒹葭浦。客愁生怕秋闌雨。衾冷夢魂驚。聲聲滴到明。不眠敧枕聽。故故添新恨。新恨有誰知。天寒雁正稀。

()

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徵鴻寥唳。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乍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仙...

()
郭之奇 : 八月四章
...p>豈曰無謀,惟心惟目。

秋風吹兮,秋日微兮。蒼蒼蒹葭,白露肥兮。我心傷悲,旦夕飛兮。

()
...,阿宜別我思還家。

一天雁影閒秋色,兩地月色愁蒹葭。蒹葭蒼蒼露為霜,朔風吹汝征衣裳。

()

月明波上白,風送夜聲寒。

數點蒹葭露,渾疑淚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