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朗讀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譯文及註釋

譯文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鮮亮的紅色,紅軍戰士一腔怒火直衝雲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並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大眾,同心協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註釋

1.霜天:這裡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統稱“霜天”。

2.爛漫:光彩分佈貌。《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爛漫麗靡”。

3.天兵:指紅軍。

4.霄漢:高空。霄,雲氣;漢,天漢,即天河。雲氣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來表示高曠至極的天際。

5.龍岡:龍岡頭墟的簡稱,在江西省寧都、吉水、吉安、泰和、永豐諸縣之間,地屬永豐縣。山巒重疊,形式極險。

6.千嶂:許多高山。宋 范仲淹《漁家傲》:“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7.張輝瓚: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俘虜後被憤怒的群眾斬首,其頭裝在木籠內扔入贛江。

8.二十萬軍重入贛:敵人發動第二次“圍剿”時,總兵力20萬,何應欽任總司令。

9.風煙:猶風塵,杜甫《秋興》:“萬里風煙接素秋。”

10.天半:半空。

11.不周山: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崑崙山西北。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但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不周山具體在哪裡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帕米爾高原。

參考資料:

1、吳功正.毛澤東詩詞鑑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頁

2、公木.毛澤東詩詞鑑賞.長春:長春出版社,1994.6:66-67

3、萬震球.毛澤東詩詞講義: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7:第359頁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創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並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聞聽前方捷報,毛主席喜形於色,遂在馬背上吟成。

參考資料:

1、張榮東.毛澤東詩詞賞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41頁

2、蔡清富、黃輝映.毛澤東詩詞大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07月第1版:第116頁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鑑賞

  此詩作於1931年早春,其時正值冬春交替之節令。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呈現出一派萬千林木被霜染紅,爛漫盛開之景。雖有寒意卻處處給人有溫暖如春之感,詩人筆下根據地的冬天生機盎然,就在這勃勃向上的畫面中,冬日正義的肅殺之氣正嚴陣以待。因為就在此時,在1930年的歲尾,蔣介石調集約十萬大軍以偽江西省主席、國民黨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總司令官,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大“圍剿”。此詩前二行正藝術地集中再現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士氣高昂之情。

  紅軍戰士不僅僅是一腔怒火衝雲端,而且為保衛家園在偉大舵手的親自指揮下沉著迎戰。在詩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動凝鍊地再現了戰鬥場面,雖未正面詳細描寫激戰情況,但詩人凌雲健筆先點出龍岡大霧,暗示給讀者一種毛主席一貫的“誘敵深入”伏擊之的戰略戰術,然後是戰士的歡呼聲,最後進抵戰局之結果,並乾乾脆脆地用一個具體細節指明活捉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猶如王昌齡的“已報生擒吐谷渾”。而當時的情形也的確如此,毛主席親自指揮紅一方面軍的一、三兩個軍團,共四萬人,先是後撤,於12月下旬將敵軍先頭部隊誘至根據地中部,緊接著於1930年最後一天在龍岡作伏擊殲敵之戰,結果一舉擊潰敵軍並活捉張輝瓚及敵部九千人。新年伊始,再度乘勝攻擊,至1931年1月3日,共殲敵軍一半以上。迎來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本詩上半闋是詩人喜聞龍岡之戰大捷的當晚一氣寫成的,第三句原為“喚起工農千百萬”,而後在次年春,當詩人聞敵人將結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圍剿”時,心潮起伏,英邁難平,遂一氣補寫出整首詩的下半闋。完稿後,毛澤東發現上下兩闋都有“喚起工農千百萬”之句,便將上半闋的第三句改為“霧滿龍岡千嶂暗”。

  由此可見,此詩上半闋寫作戰的勝利,下半闋卻是再發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戰之決心。

  序幕一揭,國民黨又以雙倍兵力捲土重來,滾滾狼煙遮沒了半個天空,真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面對重兵來犯,如何迎敵,詩人仍然滿懷信心,運籌帷幄,最後三句一口氣豪邁道出:“喚起千百萬勞苦大眾齊心協力奮勇向前,那時紅旗就會插遍整個中國”,同時也表明作者一貫的思想:放手發動群眾,人民戰爭、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等等。

  最後一行,詩人活用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裡,共工是勝利者,是敢於革命的英雄,共工以頭觸山就比喻為紅軍將士最終將推翻蔣家王朝,毛主席不愧為一位有預見性的詩人,他在最艱苦的歲月已看到遙遠的勝利的曙光。猶如一位美國詩人龐德所說,真正的“詩人是一個種族觸角。”唯有這樣的詩人才有最靈敏的觸鬚,才有預見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預感到自己民族的歡樂、勝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災難。毛主席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已感覺到了這一切,勝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此詞中出現了兩組“紅“字片語:”紅爛漫紅旗亂“。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已是一九三一年的元月,此時已進入冬季,是萬木蕭條的日子,應該不會出現“萬木霜天紅爛漫”的情景,但在這裡毛主席著意謳歌的不是山河形勝而是人和。小試牛刀即以弱勝強,以寡敵眾,使他看到了“紅色”的希望,他的喜悅之情當難以言表,沒有什麼再好的詞語能夠幫助他表述這份成功的快樂,惟有“紅爛漫”才足以把他在取得勝利後的歡欣之情濃縮於霜天中的萬木。

  目睹勝利了的紅軍將士在龍岡的重山疊嶺之下,揮舞紅旗,歡慶勝利。毛主席想到了三千年前那位“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的氏族首領共工氏,在他眼中,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群眾,每一個人都成了能使得“天柱折,地維絕”的大英雄,這些大英雄們將與他一道砸碎黑色鎖鏈,建立紅色政權。如果說這是他人民戰爭思想的萌芽,那麼後來也正是他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

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毛泽东朗讀
()

猜你喜歡

春色已隨銀樹去。點蒼千里行雲暮。四顆明珠行復聚。

歌舞處。鶴橋便是秋娘渡。

()

晴日南徐風景異,蒲帆飽趁春濤駛。一片江山千古事。

同兒戲,伯符志業何曾遂。

()
秦觀 : 漁家傲

遙憶故園春到了。朝來枝上聞啼鳥。春到故園人未到。空眊B667。年年落得梅花笑。

且對芳尊舒一嘯。不須更鼓高山調。看鏡依劉俱草草。真潦倒。醉來唱個漁家傲。

()
王之道 : 漁家傲

歲月漂流人易老。東郊又報春來到。梅靨柳眉還鬥好。君通道。衰顏得酒重年少。

對酒邀賓同燕笑。莫教虛過芳菲了。咳唾珠璣誇筆妙。人窈窕。新聲傾坐漁家傲。

()
許楨 : 漁家傲 和

青入西山煙渺渺。天機只在菰蒲杪。風解冰澌融小沼。人靜悄。一聲何處啼山鳥。杖策尋芳逢野老。草芽柳眼明殘照。歸到圭塘還獨釣。心事了。簫聲緩和漁家傲。

()
馬熙 : 漁家傲

池上水枯根岸峭。池邊雪霽無行道。三島遙遙心欲造。

舟子誚。拿舟恐受堅冰笑。

()
許有孚 : 漁家傲 和

莫訝圭塘春縹緲。要知生意從冬杪。柳動長堤冰泮沼。庭院悄。舊巢又見來玄鳥。九十韶華容易老。鏡中勳業慚頻照。招飲便須忙罷釣。休醉了。東君要聽漁家傲。

()
王之道 : 漁家傲

海岱惟青遺一老。禁垣清切親曾到。獨直固勞非所好。誰通道。才如權相從來少。

把酒自歌還自笑。醉中萬事都齊了。絕唱清歌仍敏妙。聲窈窕。行雲初遏漁家傲。禁垣清切並獨直,權德輿事。

()
許有壬 : 漁家傲

露洗璇穹青杳杳。年光紅入灘頭蓼。翠蓋撐煙吹半倒。

霜信早。一奩寒影磨清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