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層疊美》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大班美術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一、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孩子的繪畫作品內容逐漸豐富,也更多的帶有情節性。在仔細分析孩子的繪畫作品時,我發現,孩子往往喜歡選擇用分離策略來表現各事物間的關係,如在繪畫遮擋的房子時,有的將其並列排序,有的則將其前後排序,儘量靠近但不交叉。究其原因,我想幼兒沒有習得「省略遮擋線」的繪畫技巧是關鍵,這讓他們不知道如何表現一物對另一物的遮擋,而正是為了避免重疊遮擋,才給予每一景物以各自的空間,也只有當分離各個圖形不可能時,孩子們才不得不透明地畫出被遮擋的部分,出現用「透明策略」來表示物體的空間關係或遮擋關係。為此,我抓住這一現象,以虞山風景為素材,將遮擋繪畫這一知識點蘊含其中,設計了本活動,讓孩子們在賞景、畫景中掌握遮擋省略的繪畫技巧,從而提高孩子的美術表現能力。
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畫面中發現遮擋關係,感受遮擋效果,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2.學習遮擋的繪畫技巧,並用之表現虞山樹景層疊、若隱若現的美景。
3.激發熱愛家鄉、親近自然的情感。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活動準備:
1.《十里青山》PPT課件
2.投影儀、視訊轉換儀
3.大小不同的樹紙樣若干、拼貼紙若干
4.黑色水筆人手一支、綠色繪畫紙人手一張、展示板、膠布等
(三)活動過程:
1.欣賞視訊,感受虞山之美。
師:常熟有一座山叫什麼?虞山上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剪輯製作一段介紹虞山的視訊,讓孩子在如詩如畫的動態畫面中欣賞虞山之美,喚起孩子對虞山美景的回憶。)
2.觀察操作,感受物體間的遮擋效果。
(1)定格畫面,感受樹與樹之間的遮擋。
師:虞山上最多的是什麼?老師拍了一張照片,請小朋友數數圖片上有幾棵樹?
師:有人說八棵、有人說九棵,那到底有幾棵?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在這裡還藏著一棵樹,咦!它的樹冠、樹枝呢?
(教師利用PPT課件演示,以一張樹林的實景圖匯入,設疑數樹,由答案不一,引發探究,再將實景圖「一片樹林」過渡成線條勾勒畫「一片樹林」,點出樹木間存在著前後遮擋現象,讓孩子在觀察分析中感受物體間的遮擋關係。)師小結:層層疊疊的樹木,相互遮擋,給人一種鬱鬱蔥蔥的美感。
(2)小樹拼貼,表現遮擋關係。
★幼兒操作師:我們也來給創造一片樹林吧!請小朋友從筐中選幾棵小樹擺一擺,貼一貼,看看哪些樹被遮擋起來了。
★幼兒介紹作品:
師:你的樹林中,哪些樹被遮擋了?這棵樹在前面還是後面?
★師幼合作,畫出樹林的輪廓線。
師:我們一起把這片樹林畫下來吧。先畫哪一棵?再畫哪一棵?
師小結:在表現遮擋關係的景物時,我們可以先畫出前面的景物,然後畫後面的,在交接的地方可以省略遮擋的線條。
★糾錯——感知遮擋部分的畫法。
師:用這種方法可以畫出一大片樹林,看老師畫的對嗎?錯在哪裡?
(抽象的概念只有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讓孩子真正地理解。實物教具小樹的提供,讓孩子在拼貼樹林的遊戲情境下,通過操作,直觀地瞭解到擋住的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師幼共同勾畫和比較糾錯,則自然地將貼過渡到畫上,進一步鞏固了孩子對上面環節知識點的掌握,同時也對下一環節尋找更多層次的遮擋作了鋪墊,清晰地說明了遮擋部分在繪畫時是不畫出來的。)
(3)進一步探索層層遮擋的表現方法。
師:在這片密密的樹林中還藏著許多景物呢?(定格實景畫面,樹、房、山層疊),我們一起來找找。
師:在這幅美麗的虞山風景畫中,你看見了什麼?哪些景物在前?那些景物發生了遮擋呢?
師:如果要畫樹叢中的房子,房子後面的遠山,應該怎麼畫呢?
(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通過PPT課件,以線描畫的方式在範例風景畫上逐步演示作畫步驟:前後層疊的樹木,被遮擋的房子,遠處的群山,重點暗示孩子關注遮擋的部分,明確繪畫要點:從畫紙中下方開始畫前面的景物,依次往上推進畫被遮擋的景物。)
3.幼兒操作,大膽構畫孩子眼中的虞山風光。
師:美麗的虞山隱藏著這麼多的祕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畫一畫,誇一誇虞山美景吧。
(播放悠揚的民樂《高山流水》,孩子在綠色的操作紙上構思畫面,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孩子大膽表現遮擋的景物,PPT視訊迴圈滾動播放虞山美景。水筆沙沙,琴音悠揚,活動室充滿了濃濃的藝術情趣,良好的氛圍激盪著孩子的心靈,營造出一種此出無聲勝有聲教育效果。)
4.作品欣賞,再次探討表現遮擋的要點。
(1)展示幼兒作品,佈置成長卷畫形式,幼兒自由欣賞。
(2)選取一幅作品進行點評:請幼兒介紹一下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請同伴找一找哪些景物發生了遮擋;糾錯。
(長卷畫的展示方式,將孩子的單一行為提升到集體層面,使作品又多了一層新的視覺效果,站在畫前,彷彿徜徉在綿延的山脈中,人、景、畫合二為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活動評價
欣賞、繪畫都是一項較為安靜的活動,但由於媒體教具的運用、藝術氛圍的營造以及教師遞進的啟發式提問,使得孩子在活動中興趣濃厚,表現積極,氣氛活躍。在一篇碩士答辯論文上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優秀的兒童美術教育並不是迴避繪畫技巧的傳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環節。學前美術教育應該堅持發展適宜的原則,根據兒童的實際需要支架兒童的發展。」我想,這也是我設計本活動的主要依據。
活動反思:
花是同學們喜愛的植物,真實的花給人們帶來了美麗的環境,美好的心情。裝飾花卉又稱花卉圖案。圖案本身來源於自然,又不同於自然。自然形象雖然很美,但它還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人們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藝術形象進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變為裝飾形象的過程,也就是圖案變化。本課花卉圖案設計是在對花卉熟悉的基礎之上,對自然花卉物象的藝術加工。本課內容重點是設計應用。
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比較合理,電教手段的運用使學生比較直觀地瞭解了圖案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學生學到了圖案設計的有關知識。另外,在課上發現學生創作不夠大膽,能夠馬上示範並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業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由於時間關係,教師在圖案創作方法的講解上還有些粗糙,學生學習得不夠深入,解決方法是讓學生帶有花卉圖案的生活用品進行小組分析討論),當時是怕學生畫不完就把這個環節去掉了,教學方法還不夠靈活多樣,師生互動不夠。
總的來說,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還算比較滿意,今後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實備課,爭取把課上得更好一些,使學生受益。
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層疊美》含反思這篇文章共79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