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乾乾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
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
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
或數十丈十餘丈,迭上迭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
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
攝杖徐行復小憩,鬆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
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清代。李惺。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乾乾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或數十丈十餘丈,迭上迭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攝杖徐行復小憩,鬆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1787—1864)清四川墊江人,字伯子,號西漚。嘉慶二十二年進士。授檢討,屢遷國子監司業、左春坊左贊善。道光十二年丁父喪歸,遂不再仕。主講眉、瀘、劍、潼諸州及錦江書院三十餘年。工詩古文,清空高澹。有《西漚全集》。 ...
李惺。 (1787—1864)清四川墊江人,字伯子,號西漚。嘉慶二十二年進士。授檢討,屢遷國子監司業、左春坊左贊善。道光十二年丁父喪歸,遂不再仕。主講眉、瀘、劍、潼諸州及錦江書院三十餘年。工詩古文,清空高澹。有《西漚全集》。
抵舍一夕復行途中遣懷。羅公升。抵舍一夕復行途中遣懷。 乾坤本無邊,我命自荊棘。去住風濤中,生死無訊息。茲晨夢中歸,真幻竟莫測。形聲各已改,老稚不我識。一燈話清涼,喜極淚始滴。出門動經年,還合甫浹昔。雲胡作驚鷗,又復告行役。
自大埔度上杭。陳子升。自大埔度上杭。 八閩初入路,鳥語信鉤輈。如馬填江石,升猱逆水舟。天雞虛倦客,野老習通侯。南北京何似,須成萬里遊。
滿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漢王城北雪初霽,韓信臺西日欲斜。
門外不須催五馬,林中且聽演三車。豈料巴川多勝事,為君書此報京華。
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岑參。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 滿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漢王城北雪初霽,韓信臺西日欲斜。門外不須催五馬,林中且聽演三車。豈料巴川多勝事,為君書此報京華。
盈川舊縣。陸律。盈川舊縣。 茲地舟行數,懷人思惘然。盈川經此日,流水自唐年。廢邑叢春草,荒山入暮煙。昔賢不可作,開笥讀遺編。
過彭澤舊縣。郭奎。過彭澤舊縣。 黃梅細雨溼征衣,四月江天暑尚微。彭澤至今遺縣在,陶潛從此棄官歸。當時天下方憂亂,後日中原自解圍。叩馬誰能重進諫,北風無限故山薇。
鬆生垂詢近狀,書此奉簡。馬一浮。鬆生垂詢近狀,書此奉簡。 途中醉象伺瞿曇,道後醯雞愧老聃。已少溪山容暫住,尚餘雲月共清談。親朋但數鬆篁在,霜露何滋橘柚甘。萬國兵塵猶滿目,一篙春水憶江南。
寄懷曉滄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丘逢甲。寄懷曉滄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 落日琴岡路,秋風練水潮。寄書遲遠道,拔劍舞中宵。當世自飢溺,此行何寂寥!陽明碑下過,大樹影蕭蕭。
次韻夢山自永安赴白沙道宿村舍。黃衷。次韻夢山自永安赴白沙道宿村舍。 墟蔀傳孤燭,憂勤亦一端。接程輕險阻,問俗到微寒。句捷頻搖筆,峰奇或駐鞍。向來幽賞地,此興未應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