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遊極目向郊原,厭說驪駒已在門。客似閒雲慵出岫,僧如野鶴喜乘軒。
偶隨犬吠尋花徑,直送泉聲到水源。留得四山新記好,他年重認雪泥痕。
將赴都門率瑩綬兩兒至吾與庵遍遊白雲法螺藕花諸精舍。清代。潘世恩。 勝遊極目向郊原,厭說驪駒已在門。客似閒雲慵出岫,僧如野鶴喜乘軒。偶隨犬吠尋花徑,直送泉聲到水源。留得四山新記好,他年重認雪泥痕。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輔,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芝軒,晚號思補老人,室名有真意齋、思補堂、清頌。吳縣潘氏先世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時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滿,父老攀留,遂家於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蘭自明代起由歙縣北遷,落籍素享“風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譽的蘇州。先撰,嘉慶間歷侍讀、侍講學士、戶部尚書。道光間至英武殿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子太傅。為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與堂兄潘世璜、孫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傑”,著有《恩補齋集》。 ...
潘世恩。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輔,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芝軒,晚號思補老人,室名有真意齋、思補堂、清頌。吳縣潘氏先世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時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滿,父老攀留,遂家於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蘭自明代起由歙縣北遷,落籍素享“風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譽的蘇州。先撰,嘉慶間歷侍讀、侍講學士、戶部尚書。道光間至英武殿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子太傅。為官五十餘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與堂兄潘世璜、孫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傑”,著有《恩補齋集》。
早春舟發文江時將赴都門。解縉。早春舟發文江時將赴都門。 北風吹冷薄寒裘,萬里遙憐上國遊。雪色迷人明兩岸,江聲入夜到孤舟。春歸忽聽雲霄雁,晝臥惟聞渚水鷗。葵草向陽餘素志,故園雖好敢淹留。
庚子秋姚雪門學使將赴都門贈別 其二。紀淑曾。庚子秋姚雪門學使將赴都門贈別 其二。 八月猶餘熱,清尊昨日開。江聲兼雨至,嶽色隔城來。虛館穿花樹,生香落酒杯。阿誰歌水調,惆悵鬢毛催。
庚子秋姚雪門學使將赴都門贈別 其一。紀淑曾。庚子秋姚雪門學使將赴都門贈別 其一。 帆影破湘煙,春深古驛前。西窗話遙夜,南國喜涼天。交意淡如此,客心愁黯然。江頭花月夕,強半是離筵。
將赴都門留贈家山親故。吳保初。將赴都門留贈家山親故。 束髮就外傅,遲鈍百不如。一朝承明詔,駕言覲皇都。年齒逾二九,仍復滯里閭。餘心日茅塞,學業多荒蕪。淹遲非吾事,欲往還躊躇。豈謂貧而致,匪為飢所驅。寧甘骨肉遠,況與田園疏。聊欲繼先志,詎...
題法螺精舍。魏允楠。題法螺精舍。 絕頂峰開祇樹林,翠微俯瞰碧沈沈。數聲清磬落山下,門外日斜春草深。
最無情、天生兩轂,驅人萬里千里。文人處處文星照,四海皆成兄弟。
行未已。算北去南來,總是銷魂地。徵鞍且系。看瘦損腰圍,凋殘鬢影,憔悴已如此。
買陂塘 送秋士師重赴都門。談印梅。買陂塘 送秋士師重赴都門。 最無情、天生兩轂,驅人萬里千里。文人處處文星照,四海皆成兄弟。行未已。算北去南來,總是銷魂地。徵鞍且系。看瘦損腰圍,凋殘鬢影,憔悴已如此。垂髫日,憐我煢煢無倚。叨公十載青睇。同貧未了還同病...
游龍門自潛溪過寶應精舍。梅堯臣。游龍門自潛溪過寶應精舍。 遙愛夏景佳,行行清興屬。安知轉回溪,始覺來平谷。古殿藏竹間,香庵遍巖曲。雲霞弄霽暉,草樹含新綠。時鳥自綿蠻,山花競紛縟。莫言歸路賒,明月還相續。
法螺庵採蓴柬茶塢。全祖望。法螺庵採蓴柬茶塢。 在昔黃夫子,未嘗吳下蓴。誰知千里種,留得五湖春。有客來堇國,前身亦晉人。偶過蘭若裡,一笑擷芳津。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