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已零落,藻荇復銷沉。
園宅在人境,歲時傷我心。
強穿南埭路,遙望北山岑。
欲與道人語,跨鞍聊一尋。
與道源遊西莊遇齊道人同往草堂為齊書此?此。宋代。苏轼。 桑麻已零落,藻荇復銷沉。園宅在人境,歲時傷我心。強穿南埭路,遙望北山岑。欲與道人語,跨鞍聊一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桑麻已零落,藻荇復消沉。園宅在人境,歲時傷我心。
強穿南埭路,遙望北山岑。欲與道人語,跨鞍聊一尋。
與道源遊西莊,遇齊道人,同往草堂,為齊書此。蘇軾。與道源遊西莊,遇齊道人,同往草堂,為齊書此。 桑麻已零落,藻荇復消沉。園宅在人境,歲時傷我心。強穿南埭路,遙望北山岑。欲與道人語,跨鞍聊一尋。
對棋與道源至草堂寺。王安石。對棋與道源至草堂寺。 北風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與君棋。明朝投局日未晚,從此亦復不吟詩。
傾城冠蓋擁沙洲,俊少將無厭白頭。晴日好停黃歇浦,秋風追並李膺舟。
雕盤欲選俱名味,玉麈難揮遇勝流。不是西州有餘慟,此行何異五湖遊。
秋日發黃浦朱氏三子與張長輿顧仲韓拿舟送別書此紀事。王世貞。秋日發黃浦朱氏三子與張長輿顧仲韓拿舟送別書此紀事。 傾城冠蓋擁沙洲,俊少將無厭白頭。晴日好停黃歇浦,秋風追並李膺舟。雕盤欲選俱名味,玉麈難揮遇勝流。不是西州有餘慟,此行何異五湖遊。
靈犀一點可相通,自古英才氣味同。忠義千秋巴蔓子,風華絕代白文公。
感君來去如天馬,愧我沉淪似蟄龍。話到三更興未已,隔窗夜色轉朦朧。
京城與許斐先生作長夜談,書此相贈。陳仁德。京城與許斐先生作長夜談,書此相贈。 靈犀一點可相通,自古英才氣味同。忠義千秋巴蔓子,風華絕代白文公。感君來去如天馬,愧我沉淪似蟄龍。話到三更興未已,隔窗夜色轉朦朧。
遊興連朝劇,茲辰遂熱衷。山光迎屐齒,鬆徑引樵風。
亭榭幽深入,渠荷曲折通。豐臺遙在望,覓勝意何窮。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三。戴亨。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三。 遊興連朝劇,茲辰遂熱衷。山光迎屐齒,鬆徑引樵風。亭榭幽深入,渠荷曲折通。豐臺遙在望,覓勝意何窮。
談深花漸落,飲罷日初低。醒酒風生竹,烹茶水掬溪。
鬆間雲欲去,枝上鳥還啼。臨別頻回首,煙光滿大堤。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五。戴亨。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五。 談深花漸落,飲罷日初低。醒酒風生竹,烹茶水掬溪。鬆間雲欲去,枝上鳥還啼。臨別頻回首,煙光滿大堤。
前度何悤遽,山桃不滿園。再遊行徑熟,幾日樹陰繁。
溪愛新荷色,庭憐舊雨痕。拂林逢故識,隔水問寒溫。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二。戴亨。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二。 前度何悤遽,山桃不滿園。再遊行徑熟,幾日樹陰繁。溪愛新荷色,庭憐舊雨痕。拂林逢故識,隔水問寒溫。
遊情方戀舊,前路復懷新。清淺溪隨屐,呢喃燕趁人。
吹來山翠雨,沾我穀皮巾。更喜初晴後,芳郊絕點塵。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四。戴亨。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四。 遊情方戀舊,前路復懷新。清淺溪隨屐,呢喃燕趁人。吹來山翠雨,沾我穀皮巾。更喜初晴後,芳郊絕點塵。
數椽棲息地,萬木翠陰環。時策手中杖,閒看門外山。
同人來造次,野石坐斑斕。知爾耽幽勝,相攜叩竹關。
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一。戴亨。仲夏與諸同人遊王園先至明覆庵別業即與同往乘興復至豐臺分韻得詩五首 其一。 數椽棲息地,萬木翠陰環。時策手中杖,閒看門外山。同人來造次,野石坐斑斕。知爾耽幽勝,相攜叩竹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