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長塘道中。吳與弼。長塘道中。 講罷歸來日向沉,嫩涼徐步愛輕陰。芳林秀町盈眸好,誰識乾坤造化心。
鄭一長塘摘蓮。韓淲。鄭一長塘摘蓮。 驅驢拽馬趁初涼,棹了南齊上近莊。稚子偶攜寧有謂,經生相謔最難量。酒因蓮藕醉言瀉,雞配黃秈饁彼忙。多少壯心收不起,又撐小艇入長塘。
下郝長塘小憩示陳養晦。戴表元。下郝長塘小憩示陳養晦。 野水通田白,村山貼縣青。兵荒猶古道,暑暍且長亭。稻地晴耕犢,瓜田書撲螢。吾詩不寂寞,細諷與君聽。
山根細路繞長塘,忽有荷花照水光。誤入孤村看青壁,卻逢千蓋擁紅妝。
採蓮不見溪中女,緩轡徒牽馬上郎。行傍綠堤將過盡,回鞭小住惜餘香。
出城北由山徑入徹源忽逢荷花彌望不知為何處詢其地名曰長塘又行數裡行大路出連嶺作詩記之。王庭圭。出城北由山徑入徹源忽逢荷花彌望不知為何處詢其地名曰長塘又行數裡行大路出連嶺作詩記之。 山根細路繞長塘,忽有荷花照水光。誤入孤村看青壁,卻逢千蓋擁紅妝。採蓮不見溪中女,緩轡徒牽馬上郎。行傍綠堤將過盡,回鞭小住惜餘香。
任鄠令渼陂遊眺。韋應物。任鄠令渼陂遊眺。 野水灩長塘,煙花亂晴日。氤氳綠樹多,蒼翠千山出。游魚時可見,新荷尚未密。屢往心獨閒,恨無理人術。
題山寺(一作題悟空寺)。劉商。題山寺(一作題悟空寺)。 扁舟水淼淼,曲岸復長塘。古寺春山上,登樓憶故鄉。雲煙橫極浦,花木擁迴廊。更有思歸意,晴明陟上方。
偕同社窮泛湖源。葉維陽。偕同社窮泛湖源。 橫槎一望白雲間,曲曲清溪曲曲山。縱目長塘懸怪石,快心半徑瀉澄灣。鶴田拂翠苗初熟,魚艇高歌釣自閒。千頃浮光從此發,扁舟引勝不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