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捲溟海,萬里揚砂礫。仰望不見天,昏昏竟朝夕。
是時軍兩進,東拒復西敵。蔽山張旗鼓,間道潛鋒鏑。
精騎突曉圍,奇兵襲暗壁。十月邊塞寒,四山沍陰積。
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昔我事討論,未嘗怠經籍。
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塞垣行(一作崔融詩)。唐代。崔湜。 疾風捲溟海,萬里揚砂礫。仰望不見天,昏昏竟朝夕。是時軍兩進,東拒復西敵。蔽山張旗鼓,間道潛鋒鏑。精騎突曉圍,奇兵襲暗壁。十月邊塞寒,四山沍陰積。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昔我事討論,未嘗怠經籍。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豈要黃河誓,須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於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後依附於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後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後,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後,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並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剷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於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後依附於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後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後,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後,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並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剷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宴城東莊(一作崔惠詩,一作崔思詩)。崔惠童。宴城東莊(一作崔惠詩,一作崔思詩)。 一月主人笑幾回,相逢相識且銜杯。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殘花昨日開。
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詩)。崔液。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詩)。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曠然餘萬里,際海不見山。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閒。問鄉無處所,目送白雲關。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詩)。崔湜。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詩)。 回首覽燕趙,春生兩河間。曠然萬里餘,際海不見山。雨歇青林潤,煙空綠野閒。問鄉何處所,目送白雲還。
蔣山開善寺(一作崔峒詩)。李嘉祐。蔣山開善寺(一作崔峒詩)。 山殿秋雲裡,香菸出翠微。客尋朝磬至,僧背夕陽歸。下界千門在,前朝萬事非。看心兼送目,葭菼自依依。
別後寄友生(一作崔魯詩)。張蠙。別後寄友生(一作崔魯詩)。 上馬如飛鳥,飄然隔去塵。共看今夜月,獨作異鄉人。就養江南熟,移居井賦新。襄陽曾卜隱,應與孟家鄰。
渙汗中天發,殊私海外存。衰顏逢聖代,華髮受皇恩。
燭物明堯日,垂衣闢禹門。惜時悲落景,賜帛慰餘魂。
厚澤沾翔泳,微生保子孫。盛明今尚齒,歡奉九衢樽。
省試恩賜耆老布帛(一作崔宗詩)。李絳。省試恩賜耆老布帛(一作崔宗詩)。 渙汗中天發,殊私海外存。衰顏逢聖代,華髮受皇恩。燭物明堯日,垂衣闢禹門。惜時悲落景,賜帛慰餘魂。厚澤沾翔泳,微生保子孫。盛明今尚齒,歡奉九衢樽。
詠雙白鷺(一作崔少府池鷺)。雍陶。詠雙白鷺(一作崔少府池鷺)。 雙鷺應憐水滿池,風飄不動頂絲垂。立當青草人先見,行榜白蓮魚未知。一足獨拳寒雨裡,數聲相叫早秋時。林塘得爾須增價,況與詩家物色宜。
和薛監察題興善寺古鬆(薛一作崔)。張喬。和薛監察題興善寺古鬆(薛一作崔)。 種在法王城,前朝古寺名。瘦根盤地遠,香吹入雲清。鶴動池臺影,僧禪雨雪聲。看來人旋老,因此嘆浮生。
昔聞生澗底,今見起毫端。眾草此時沒,何人知歲寒。
豈能裨棟宇,且欲出門闌。只在丹青筆,凌雲也不難。
詠門上畫鬆,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崔峒詩)。錢起。詠門上畫鬆,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崔峒詩)。 昔聞生澗底,今見起毫端。眾草此時沒,何人知歲寒。豈能裨棟宇,且欲出門闌。只在丹青筆,凌雲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