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真庭結寶壇,中涵元象本無言。
三山波湧樓臺近,北極星環劍佩尊。
歲人飛宮初在醜,神移列馭直從坤。
妖氛自逐靈旂卷,瑞谷常登御廩蕃。
曉日破紅浮門栱,夕雲凝紫護周垣。
龍隨聖筆棲碑首,鶴帶仙書語洞門。
天馬應歌來伏衛,嶽祗聊職聽朝昏。
傳聞詞客新吟苦,玉案纏承上帝恩。
依韻和王宣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宋代。王珪。 太乙真庭結寶壇,中涵元象本無言。三山波湧樓臺近,北極星環劍佩尊。歲人飛宮初在醜,神移列馭直從坤。妖氛自逐靈旂卷,瑞谷常登御廩蕃。曉日破紅浮門栱,夕雲凝紫護周垣。龍隨聖筆棲碑首,鶴帶仙書語洞門。天馬應歌來伏衛,嶽祗聊職聽朝昏。傳聞詞客新吟苦,玉案纏承上帝恩。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答和王宣徽。歐陽修。答和王宣徽。 相逢莫怪我皤然,出處參差四紀間。有道方令萬物遂,無能擬乞一身閒。花前燭酌樽前月,淮上扁舟枕上山。此樂想公應未暇,且持金盞醉紅顏。
綵輿同日會仙山,金鎖晨開玉殿關。駕象法王趨側畔,騎龍真祖護中間。
紫浮渭北衣冠氣,紅壓終南袞繡顏。更祝聖孫千萬壽,奉祠長御景靈班。
依韻和章樞密景靈宮奉安列聖神御。陸佃。依韻和章樞密景靈宮奉安列聖神御。 綵輿同日會仙山,金鎖晨開玉殿關。駕象法王趨側畔,騎龍真祖護中間。紫浮渭北衣冠氣,紅壓終南袞繡顏。更祝聖孫千萬壽,奉祠長御景靈班。
代少卿和王宣徽遊崇福宮。程顥。代少卿和王宣徽遊崇福宮。 睿祖開真宇,祥光下紫微。威容凝粹穆,仙仗儼周圍。嗣聖嚴追奉,神遊遂此歸。冕旒臨祕殿,天日照西畿。朱鳳銜星蓋,清童護玉衣。鶴笙鳴遠吹,珠蕊弄晴暉。瑤草春常在,瓊霜曉未晞。木文靈像出,太...
依韻和幷州鄭宣徽見寄二首。范仲淹。依韻和幷州鄭宣徽見寄二首。 西湖載客恣遊從,湖上參差半佛宮。回顧隙駒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層臺累榭皆清曠,萬戶千門盡鬱蔥。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文翁。
依韻和幷州鄭宣徽見寄二首。范仲淹。依韻和幷州鄭宣徽見寄二首。 錢唐作守不為輕,況是全家住翠屏。名品久參卿士月,部封全屬鬥牛星。仁君未報頭先白,故老相看眼倍青。最愛湖山清絕處,晚來雲破雨初停。
西湖載客恣遊從,湖上參差半佛宮。回顧隙駒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層臺累榭皆清曠,萬戶千門盡鬱蔥。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文翁。
依韻和幷州鄭宣徽見寄二首 其二。范仲淹。依韻和幷州鄭宣徽見寄二首 其二。 西湖載客恣遊從,湖上參差半佛宮。回顧隙駒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層臺累榭皆清曠,萬戶千門盡鬱蔥。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文翁。
依韻和王微之學士。陸佃。依韻和王微之學士。 坐籌國事尚才堪,屈指同年祇二三。平昔醉鄉營別業,如今仙籍換頭銜。光陰老去猶能惜,世事閒來不更談。聞說進書歸祕閣,絕勝流落在山岩。
依韻和王安之少卿秋約吟。邵雍。依韻和王安之少卿秋約吟。 升沉惡足論,事體到頭均。一片蓬蒿地,千年雲水身。收成時正好,寒暖氣初勻。自此過從樂,諸公莫厭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