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蜀父老,應嫌駟馬遲。
三冬辭幕府,千里走京師。
富貴那能滯,文章自有知。
關山含雪意,別酒對秦姬。
送長安僉判鮮于子駿還闕。宋代。强至。 相望蜀父老,應嫌駟馬遲。三冬辭幕府,千里走京師。富貴那能滯,文章自有知。關山含雪意,別酒對秦姬。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
強至。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送鮮于子駿還朝兼簡範景仁。蘇轍。送鮮于子駿還朝兼簡範景仁。 蜀中耆舊今無幾,相逢握手堪流涕。倦遊潦倒不還家,舊俗陵遲真委地。錢荒粟帛賤如土,榷峻茶鹽不成市。詩書鄉校變古法,節行故人安近利。欲歸長恐歸不得,歸去相歡定誰是。低徊有似羊觸藩...
次韻鮮于子駿遊九曲池。蘇轍。次韻鮮于子駿遊九曲池。 天高山近海,春盡草生池。禾黍多新恨,川原自昔時。花存故苑麗,樵出舊城墮。莫望瓜洲渡,曾經駐佛狸。
和鮮于子駿遊沙溪洞。馮山。和鮮于子駿遊沙溪洞。 放轡深窮物外天,少償遊恨十餘年。諸仙羽化曾由此,千載巖居尚宛然。門轉青溪空水石,室存丹灶養雲煙。冰骸坐久雖清澈,獨有區中世俗緣。
依韻和酬鮮于子駿郎中見寄。強至。依韻和酬鮮于子駿郎中見寄。 昨在王公幕,同時輒仰攀。論情昆弟等,知己友朋間。渭北孤交臂,淮陽慰客顏。長卿看駟馬,父老望西還。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山齋。蘇轍。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山齋。 平地厭喧囂,虛齋上山足。蕭條遠城市,坡陁富林麓。簡書日填委,杖屨每幽獨。豈無山中士,高臥白茅屋。逢人默無語,長嘯響崖谷。此室庶可招,夜月相従宿。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柏軒。蘇轍。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柏軒。 築室城市間,移柏南澗底。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崎嶇脫岩石,擁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秋來採霜葉,咀嚼有餘味。苦澀未須嫌,愈久甘如薺。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竹軒。蘇轍。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竹軒。 幽軒離紛華,惟有一叢竹。纖梢起餘寒,紫筍散輕馥。擢幹春雨餘,挺節秋霜足。不知歲時改,守此娟娟綠。上有吟風蟬,空腹未嘗食。翦伐非所辭,不受塵土辱。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蘇轍。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 桐身青琅玕,桐葉蒲葵扇。落落出軒墀,亭亭奉閒燕。夜聲疏雨滴,午影微風轉。秋飈一凌亂,淅瀝驚蔥倩。朝日失繁陰,青苔覆遺片。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變。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蘇轍。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桐軒。 桐身青琅玕,桐葉蒲葵扇。落落出軒墀,亭亭奉閒燕。夜聲疏雨滴,午影微風轉。秋飈一凌亂,淅瀝驚蔥倩。朝日失繁陰,青苔覆遺片。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