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如何有草堂,野人熟處是難忘。池開月映千山迥,檻靜風生六月涼。
幽徑也從穿別圃,小舟還似過橫塘。深知幕府文書省,盡付甘眠亦未妨。
東園草堂新成二首 其一。宋代。叶梦得。 官舍如何有草堂,野人熟處是難忘。池開月映千山迥,檻靜風生六月涼。幽徑也從穿別圃,小舟還似過橫塘。深知幕府文書省,盡付甘眠亦未妨。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後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
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後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東園草堂新成二首 其二。葉夢得。東園草堂新成二首 其二。 密覆荒茅已數重,中開別戶更相容。苦無公事妨人樂,多有清閒借客慵。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怪翁歸意何能緩,新築高臺見臥龍。
空山卜築敢辭煩,城郭逢迎太近喧。老病移家唯藥物,野人乘興自丘樊。
頻來白鶴如求友,舊種青松巧護垣。已辦鹿車供出入,竹林多類闢疆園。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一。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一。 空山卜築敢辭煩,城郭逢迎太近喧。老病移家唯藥物,野人乘興自丘樊。頻來白鶴如求友,舊種青松巧護垣。已辦鹿車供出入,竹林多類闢疆園。
牛峰東南高觸天,大石小石西蒼然。疏簾對隱烏皮幾,濁酒閒吟白雪篇。
六代英雄埋野草,一川花柳媚江煙。無端人世升沈事,莫近山翁醉舞邊。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六。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六。 牛峰東南高觸天,大石小石西蒼然。疏簾對隱烏皮幾,濁酒閒吟白雪篇。六代英雄埋野草,一川花柳媚江煙。無端人世升沈事,莫近山翁醉舞邊。
投簪本意弄斑衣,痛哭郊原萬事非。玄壤遺封空石馬,白頭殘喘尚荊扉。
乾坤有恨身同盡,五十無聞願已違。細雨山前新草長,寸心何以報春暉。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五。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五。 投簪本意弄斑衣,痛哭郊原萬事非。玄壤遺封空石馬,白頭殘喘尚荊扉。乾坤有恨身同盡,五十無聞願已違。細雨山前新草長,寸心何以報春暉。
郭外新移野老家,舊書猶載兩牛車。樽空北海虛耽酒,地薄東陵漫種瓜。
小徑衝門分野竹,短籬臨水透溪花。優遊行樂元無盡,落魄浮生詎有涯。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十。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十。 郭外新移野老家,舊書猶載兩牛車。樽空北海虛耽酒,地薄東陵漫種瓜。小徑衝門分野竹,短籬臨水透溪花。優遊行樂元無盡,落魄浮生詎有涯。
何代新亭動客悲,皇都高拱控華夷。樑陳割據今誰數,王謝風流空爾為。
王氣接連天北極,江流襟帶海東涯。平岡極目煙霄迥,鴻鵠冥冥信所之。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四。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四。 何代新亭動客悲,皇都高拱控華夷。樑陳割據今誰數,王謝風流空爾為。王氣接連天北極,江流襟帶海東涯。平岡極目煙霄迥,鴻鵠冥冥信所之。
萬峰雲氣入高齋,谷口冥冥細雨來。實喜芳春能潤物,虛疑殘臘早聞雷。
誰家健犢臨田出,無數寒鴉繞樹哀。已約新晴扶杖去,東風留綻野塘梅。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八。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八。 萬峰雲氣入高齋,谷口冥冥細雨來。實喜芳春能潤物,虛疑殘臘早聞雷。誰家健犢臨田出,無數寒鴉繞樹哀。已約新晴扶杖去,東風留綻野塘梅。
野日遲遲陰更晴,山人睡起絮袍輕。鬆稍宿露因風墮,草際浮雲傍水生。
一壑無多堪獨往,百年強半復何營。神仙服食長相誤,不及清尊對客傾。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二。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二。 野日遲遲陰更晴,山人睡起絮袍輕。鬆稍宿露因風墮,草際浮雲傍水生。一壑無多堪獨往,百年強半復何營。神仙服食長相誤,不及清尊對客傾。
衰年多病自宜休,避地棲巖事事幽。風檻落花催釀酒,雨窗啼鳥喚梳頭。
柴桑剩著陶元亮,款段何孤馬少遊。野衲村翁俱接近,茗杯香篆足淹留。
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七。顧璘。鬆塢草堂新成雜興十二首 其七。 衰年多病自宜休,避地棲巖事事幽。風檻落花催釀酒,雨窗啼鳥喚梳頭。柴桑剩著陶元亮,款段何孤馬少遊。野衲村翁俱接近,茗杯香篆足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