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侯朝從西邑歸,面有矜色口且諮。
雲得高士陣其姓,非向可見所庶幾。
嘗登於朝最吏課,一旦去之心甚怡。
潁陽古觀三日語,坐見月出青松枝。
深窮性命識原本,論議純一無瑕疵。
周通旁暢未始極,曾不與道相乖違。
陣雖平生所未識,以子而譽信不疑。
向風長想日復夜,膏車秣馬吾其西。
和崔象之潁橋觀贈陣清臣太丞兼簡陣。宋代。韩维。 崔侯朝從西邑歸,面有矜色口且諮。雲得高士陣其姓,非向可見所庶幾。嘗登於朝最吏課,一旦去之心甚怡。潁陽古觀三日語,坐見月出青松枝。深窮性命識原本,論議純一無瑕疵。周通旁暢未始極,曾不與道相乖違。陣雖平生所未識,以子而譽信不疑。向風長想日復夜,膏車秣馬吾其西。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後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餘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聖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
韓維。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後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餘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聖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和崔象之紫菊。韓億。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香碎曉霞,年年霜晚賞奇葩。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砂。雨徑蕭疏凌蘚暈,露叢芬馥敵蘭芽。孤標只取當筵重,不似尋常泛酒花。
崔象之宰韓城。韓琦。崔象之宰韓城。 去年同舉菊花觴,自揭清音入醉鄉。此日高秋來一別,幾旬佳節負重陽。風生古操安新治,雨徹疏茅鎖舊堂。民裡更繁應自化,宰君心地本空王。
崔象之過西軒以詩見貺依韻答賦。韓維。崔象之過西軒以詩見貺依韻答賦。 春陽入我圃,窗戶弄喧景。幽池明可鑑,翠竹列如屏。折枯呈紫莖,掊墳見紅穎。端居閱時序,人事謝參省。生才不濟世,不如守閭井。聊慕莊氏說,處陰以休影。興來讀我書,興盡煮吾茗。
治安學術蚤蜚聲,經濟襟懷老更成。千載風雲應嘉會,兩朝編簡著清名。
去留泰岳雲舒捲,用舍周家鼎重輕。民物熙熙歸化育,舊蹊桃李亦增榮。
謝性齋右丞兼簡毛吉甫經歷。曹伯啟。謝性齋右丞兼簡毛吉甫經歷。 治安學術蚤蜚聲,經濟襟懷老更成。千載風雲應嘉會,兩朝編簡著清名。去留泰岳雲舒捲,用舍周家鼎重輕。民物熙熙歸化育,舊蹊桃李亦增榮。
崔象之攜長詩示予且欲以癭木樽相付作詩謝之。韓維。崔象之攜長詩示予且欲以癭木樽相付作詩謝之。 君家癭木樽,醜怪不可狀。自非好事者,棄置等盆盎。作詩一千言,引類何其壯。且思高世士,遺以資雅尚。曰予林壑性,受此頗宜當。我今衰病餘,捲縮就間放。才非時用宜,茲器正相況。
謝崔象之示詩稿。黃庶。謝崔象之示詩稿。 古樂治情性,故使風俗完。鄭衛入人耳,雅正聲日殫。教化走薄惡,靡靡如轉丸。全音不可見,來往寂寞間。我疑至和意,獨落詩人肝。或以鳴道德,或以傷憂患。存者三百篇,興寄青與丹。
和持國登開寶寺上方院寄孔寧極崔象之孫曼叔。劉敞。和持國登開寶寺上方院寄孔寧極崔象之孫曼叔。 重山抱城起,清川帶野回。深嚴古佛寺,嵽嵲聳高臺。此地宜眺覽,冠絕都城隈。遠近見千里,令人心目開。憶在七月中,丞相自魏來。百官迎道傍,休騎茲徘徊。衣冠相勝凌,塵土如炎灰。我隨眾人趨,出...
和十侄喜象之來飲兼簡龍陽孔先生。韓維。和十侄喜象之來飲兼簡龍陽孔先生。 世事茫然劇轉蓬,一樽何意與君同。從容談笑皆塵外,恍忽遊從似裡中。還有桂華來靜夜,稍驚梧葉下秋風。欲論歸去令人愧,高臥襄陽有德公。
答樑大夫斷求息緣以躋高蹠兼簡清臣大夫。韓維。答樑大夫斷求息緣以躋高蹠兼簡清臣大夫。 人生會有本,本得求自忘。緣來與之俱,源壯流亦長。趨高顧為下,在得良已亡。金仙不吾欺,莊生助之揚。嗟我聞道淺,妄言豈非狂。緬懷終南山,紫翠峨宮牆。二賢謝塵滓,接翼參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