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朗讀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譯文及註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註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雲渺(miǎo):高遠貌。

痴(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裡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參考資料:

1、馬東瑤.《古典詩詞鑑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12:第240頁

2、曹濟平.《唐宋風情詞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頁

3、陸襄.《中華傳統節日詩詞故事》: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9:第248頁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創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捨,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151頁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鑑賞

  這首詞詠調名本意,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

  此詞上片,也緊切七夕下筆,但用的卻是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據劉向《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于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顛。”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蘇軾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發端三句,贊王子喬仙心超遠,縹緲雲天,不學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一揚一抑,獨出機杼,頓成翻案之筆。緱山,在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為他在緱山仙去,故云。“鳳簫”兩句,承“不學”句而來,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捨;仙子吹簫月下,舉手告別家人,飄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後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痴牛呆女”。

  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彷彿前緣已定,事有必然。據東坡《記遊松江》(《東坡志林》卷一)說:“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餘過李公擇於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蘇軾於熙寧七年九月從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與同時奉召還汴京的杭州知州楊元素同舟至湖州訪李公擇,陳令舉、張子野同行,並與劉孝叔會於湖州府園之碧瀾堂,稱為“六客之會”,席上張子野作《定風波令》,即“六客詞”,會後同泛舟遊吳松江,至吳江垂虹亭暢飲高歌,“坐客歡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徑直敘寫這段經歷,仍借與天河牛女有關的故事來進行比況。張華《博物志》載一則故事說: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奇志,便多帶乾糧,乘槎浮去。經十餘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回去後問蜀人嚴君平便知。後來乘槎人還,問嚴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詞人借用這則優美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衝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語雙關: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們所乘的客船。“尚帶天風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說。煞拍兩句筆墨落到贈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六客之會;“風雨散、飄然何處”,“風雨”承上“天風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感慨無限。

  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豔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苏轼朗讀
()

猜你喜歡

秦觀 : 陳令舉妙奴詩

西湖水滑多嬌嬙,妙奴十二正芬芳。

肌膚皙白髮腳長,含語未發先有香。

()

迢迢郎意,盈盈妾恨,今夕鵲橋欲度。世間兒女一何痴,鬥乞巧、紛紛無數。遙知此際,有人孤坐,心切天街雲路。好因緣是惡因緣,夢魂遠、陽臺雨暮。

()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牛朗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
葛勝仲 :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偶,天津輕渡,卻笑嫦娥孤皎。平時五夜似經年,問何事、今宵便曉。

雲車將駕,神夫留戀,更吐心期多少。支機休浪與閒人,莫倚賴、芳心素巧。

()
王之道 : 鵲橋仙(七夕)

斷虹霽雨,餘霞送日,簾卷西樓月上。銀河風靜夜無波,天亦為、雲軿相訪。
蛛絲有恨,鵲橋何處,回首又成惆悵。長江滾滾向東流,寫不盡、別離情狀。

()
石延年 : 鵲橋仙(七夕詞)

一分素景,千家新月,涼露樓臺遍洗。寶奩深夜結蛛絲,紝五孔、金針不寐。

()
沈善寶 : 鵲橋仙 七夕

夢迴蕉雨,涼生銀漢,到此際、鵲橋填未。神仙那有別離情,笑下界、謳吟多事。

碧天雲淨,瑤階露冷,曲檻幾回閒倚。聰明誤盡世間人,肯乞巧、再添愁地。

()
吳綃 : 鵲橋仙 七夕

鵲橋高掛,銀河水淺,看一搦、纖身輕度。離多會少不堪言,漫道是、歡娛有數。

鬥回珠影,月分半鏡,愁對客槎來路。相思相守似伊時,險羞煞、巫山朝暮。

()

瓊雲乍卷,金風漸冷,誰把鵲橋重駕。玉人攜手隔簾看,堆霧鬢、晚妝初卸。

更深滅燭,涼生卻扇,咫尺明河欲下。闌干私語告檀郎,總輸你、朝朝夜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