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二首·其一

竹枝詞二首·其一朗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踏歌聲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一作:還有晴)

竹枝詞二首·其一譯文及註釋

譯文

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註釋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晴:與“情”諧音。《全唐詩》:也寫作“情”。

竹枝詞二首·其一創作背景

  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詞》分為兩組,這是其中一組二首,作於另九首(《竹枝詞九首》)之後,大約是詩人前組九首完成後,又重新創做完成的。

參考資料:

1、樑守中.劉禹錫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42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31-832

竹枝詞二首·其一鑑賞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刘禹锡朗讀
()

猜你喜歡

江心濈濈秋影,煙外亭亭綠痕。帝子祠前別思,鷓鴣聲裡黃昏。

()

日落平湖艇子遲,岸花汀草伴人歸。鴛鴦驚散東西去,唯有蜻蜓蛺蝶飛。

()

素雲缺月掛秋河,聽得臨風《白薴》歌。湖水西來流不斷,海潮東去是風波。

()

吳姬軋軋小車紅,爭來陌上看春風。不敢高聲唱歌去,恐驚丞相在船中。

()

湖中艇子風徐徐,秋水盪漾金芙蕖。釣魚不是貪雙鯉,為恐腹中藏素書。

()

南北峰高作鏡臺,十里湖光如鏡開。行人有心都照見,勸郎肝膽莫相猜。

()

兩岸清溪中有洲,山花紅白遍溪頭。聞說西門好風景,大家同上木蘭舟。

()

馬家祠外柏枝坊,下馬停車入會場。工業未評評飲食,神仙不羨羨鴛鴦。

()

船如紙薄不經風,三扇低遮箬葉篷。萬丈龍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鐵梢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