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朗讀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鬆皆老作龍鱗。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呂逸人隱居之地方,與塵俗世事隔絕。我專程來柳市南頭訪問呂逸人。

來訪未遇主人,參觀主人的住地環境何必詢問主人。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內一樣,東鄰流動的水流入西邊鄰居。

主人在這裡著書立說的時問已經很長了,他親手栽種的松樹已經很老了,樹的表皮都象龍鱗一樣。

註釋

裴迪,王維詩友,早年同居終南山,後常伴王維隱居輞川,遊覽賦詩,琴樽相樂。新昌裡,即新昌坊,在長安朱雀街東自北數第八坊(見《長安志》)。呂逸人:不詳何人。逸人,古代稱隱居之人。遇:會見。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呂逸人隱居之處。

一向:從過去到現在的一段時間。

絕:斷絕,隔絕。

風塵:指塵俗的世事。

柳市,漢長安地名。此亦借指呂逸人隱居之處。

隱淪:隱士,隱居之人。

題凡鳥:典出《世說新語·簡傲》。作者在“題凡鳥”前加“不敢”,有兩個意思:一是此次來訪未遇主人;二是讚揚呂逸人家不俗氣。

看竹:典出《晉書·王羲之傳》。作者在此用典,也有兩個意思:一是未見到主人;二是作者與主人不外,儘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參觀主人的住地環境。

何須:何必,哪裡還用。

屋裡:室內。

閉戶:閉門,關門。

種鬆:栽種松樹。

龍鱗:謂古鬆軀幹如龍鱗。這裡用它來形容老松樹的表皮呈現出鱗的形狀,很老了。

參考資料:

1、徐北文評析 李永祥註釋.唐詩觀止:濟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

2、張風波.王維詩百首:花山文藝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鑑賞

  王維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終南山,常相唱和,以後,兩人又在輞川山莊“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新昌裡在長安城內。呂逸人即呂姓隱士,事蹟未詳。這首詩極贊呂逸人閉戶著書的隱居生活,顯示了作者豔羨“絕風塵”的情懷。

  借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比況呂逸人的住處,著一虛筆。於長安柳市之南尋訪呂逸人,跟一實筆。一虛一實,既寫出呂逸人長期“絕風塵”的超俗氣節,又顯示了作者傾慕嚮往的隱逸之思。

  “到門不敢題鳥,看竹何須問主人。”訪人不遇,本有無限懊惱,然而詩人卻不說,反而拉出歷史故事來繼續說明對呂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見其尋逸之心的誠篤真摯。“凡鳥”是“鳳”字的分寫。據《世說新語·簡傲》記載,三國魏時的嵇康和呂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呂安訪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於門上題“鳳”字而去,這是嘲諷嵇喜是“凡鳥”。王維“到門不敢題凡鳥”,則是表示對呂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見《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聞吳中某家有好竹,坐車直造其門觀竹,“諷嘯良久”。而此詩“何須問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沒有遇見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處,也會使人產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聯借用典故,來表示對呂逸人的敬仰,是虛寫。“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寫呂逸人居所的環境,是實寫。“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裡”,生動地點明呂逸人居所出門即見山,暗示與塵市遠離;流水經過東家流入西鄰,可以想見呂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環境清幽,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絕妙境地。青山嫵媚,流水多情。兩句環境描寫,一則照應開篇的絕風塵,二則抒寫了隱逸生活的情趣。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鬆皆作老龍鱗。”最後從正面寫隱逸。呂逸人無求於功名,不碌碌於塵世,長時間閉戶著書,是真隱士而不是走“終南捷徑”的假隱士,這就更為詩人所崇尚。鬆皮作龍鱗,標誌手種松樹已老,說明時間之長,顯示呂逸人隱居之志的堅貞和持久,“老龍鱗”給“多歲月”作補充,並照應開頭的“一向絕風塵”,全詩結構嚴謹完整。

  這首詩,句句流露出對呂逸人的欽羨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樹,都為詩人所愛慕,充分表現了詩人歸隱皈依的情思。描寫中虛實結合,有上下句虛實相間的,也有上下聯虛實相對的,筆姿靈活,變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滯,頗有情味。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维朗讀
()

猜你喜歡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無他。陶令五男曾不有,

蔣生三徑枉相過。芙蓉曲沼春流滿,薜荔成帷晚靄多。

()

路入斜塘始泊舟,喜同故友訪東丘。知君暫寓當幽寺,念我才歸自遠州。

水外高帆沙浦月,煙中餘稻墓田秋。臨尊何用多悲感,今日相看尚黑頭。

()

逸人期宿石床中,遣我開扉對晚空。

不知何處嘯秋月,閒著鬆門一夜風。

()
王維 : 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

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

景氣既和暢,故園殊可依。

遠山映清月,曲水涵淪漪。

()

我住荒鄉,不見先生,於今三年。忽煙波遠訪,公真誼重,鬆筠空閉,僕愧名牽。

手板留銜,破扉題字,想見臨風最惘然。茲何幸,恰東亭客舍,翻共周旋。

()
吳兆 : 訪沈逸人不遇

閒尋芳草到門遲,雲水無心本不期。

枕畔殘書猶自在,主人出戶未多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