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過鄭七山齋

夏日過鄭七山齋朗讀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

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迴。

夏日過鄭七山齋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們都有喜愛酒的嗜好,我就找到你的山中別墅來。

薜荔女蘿伸向山上的的小徑,荷花菱花開在水亭的周圍。

太陽尤散發著的熱氣含著殘雨,陰雲傳送看黃昏的雷聲。

洛陽城裡報暮的鐘、鼓之聲清晰地傳來,但車馬仍然拴著,遲遲沒有起程。

註釋

過:訪,探望。鄭七:杜審言的好友。山齋:山中別墅。

樽(zūn)中好(hào):喜愛杯中之物。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言:句首助詞,無義,湊足音節。谷口:漢代縣名,在今陝西禮泉縣東。據皇甫謐《高士傳》記載,漢代有一個叫鄭璞的人,家住谷口,躬耕壟畝,避世隱居,恬淡靜默。成帝之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他出山,他也不屈就。當時人們佩服他的清高,名振京師。杜審言因友人姓鄭,就以谷口借指友人的山齋,用鄭璞的清高,比喻友人的高潔。

薜(bì):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末蓮、木饅頭,莖蔓生,花小,果實形似蓮房。蘿:女蘿:地衣類植物,即松蘿,常寄生松樹上,絲狀,蔓延下垂。晉後多以薜蘿指隱士的服裝。此用以讚美鄭七歸隱之志。

芰(jì):菱角,兩角者為菱,四角者為芰。屈原《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句,後用芰荷指隱者的服裝,比喻生活高潔。此用其意,讚賞友人。

日氣:日光散發的熱氣。

洛陽:唐代東都。鐘鼓:古代有黃昏時擊鼓、撞鐘以報時的風尚。此指時近傍晚。

系(xì):拴縛。遲迴:遲疑,徘徊。

參考資料:

1、蕭楓,桑希臣.唐詩宋詞元曲 一:線裝書局,2002.01:第54頁

2、楊佐義.全唐詩精品譯註匯典 (上):長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07頁

3、孫建軍.《全唐詩》選注 (1-16冊):線裝書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338頁

4、伍心銘.唐詩三百首鑑賞:時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37頁

夏日過鄭七山齋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高宗上元年間(674~676),杜審言任洛陽丞時。鄭七的山齋在洛陽附近。詩人與鄭七既是文友,又是酒友,故於夏日造訪,過山徑,開水亭,在雨後麗日、雲陰晚涼的清爽氣氛中,文酒相樂,流連忘返。因此詩人用明朗爽快的筆調描寫了這一過程。

參考資料:

1、繆鉞 ,張志烈.唐詩精華:巴蜀書社,1995.06:第50頁

夏日過鄭七山齋鑑賞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首聯是介紹過鄭齋的緣起。詩人說:我和鄭七都有飲酒的愛好,所以來找他。隱居與飲酒幾乎是不可分離的,它是隱士們高雅、曠達情懷的表現。可見,詩中的言外之意,是說鄭七有隱者的高潔胸懷,詩人對他十分傾慕,引為同調,因此才去拜訪他。“言尋谷口來”一句,用典故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用典十分貼切,一個“尋”字,也透露了山齋的幽深。兩句詩看似平常,卻有深刻的義蘊,不僅曲折地交待了鄭七的身份和思想情操,也婉轉地點出了過山齋的原因和二人深厚的友情。接著詩人以極大的興趣,用工細的筆墨,在中間兩聯描繪山齋內外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優美的山居夏圖。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上一句說,在通往鄭七山齋的曲折的山路上,長滿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蘿,隱隱傳達出山齋的幽深和清靜。接著是進入山齋後的景象:在水亭周圍的水池中,一望無際的荷、菱開放出純潔清麗的花朵,在微風中散發著清香。“山徑”是崎嶇的,而水池卻是開闊的,從狹窄山路中穿行而至來到山齋後,詩人頓覺豁然開朗,詩中“入”字和“開”字,不僅實指了詩人的行動,也透露出心情的變化。接著,在“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一聯中,詩人又把筆觸從平面的描寫轉向立體的空間:在那荷、菱盛開的水池上,雨後初晴,空中鋪下明朗的陽光,照在殘留的雨水上,蒸氣冉冉升騰;到傍晚,天氣漸漸轉陰了,天邊又傳來隱隱的雷聲。其中“日”、“雨”、“陰”幾個字,暗示著天氣變化很快。詩人來之前,剛下過雨(“含殘雨”),而到達時天氣才放晴,傍晚又轉陰,並且傳來隆隆的雷聲,又要下雨了。這正是深山中特有的天氣,詩人用天氣變化之快,烘托山齋的既幽且深,既是實寫,也有助於詩歌意境的表現。同時在“日”、“晚”二字中,也包含著時間的推移,暗示了詩人在山齋中逗留的時間。通過這一聯的描寫,充分渲染了山齋的幽靜景色,地上風物和空中景象融為一體,在靜謐中包含變化,在幽深中充滿生機。詩人形象的描寫,使山齋風光充滿著感人的魅力,令人心馳神往。中間兩聯,似乎全是寫景。其實,主人的酒盛情款待,席間杯觥交錯的歡樂氣氛,全都隱藏在字裡行間中。

  “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迴”,與天邊隆隆的雷聲相應和,洛陽城裡報暮的鐘、鼓之聲也清晰地傳來,詩人該回程了,但車馬仍然拴著,遲遲沒有起程。詩到這裡戛然而止,卻留下了耐人尋味的餘韻,在遲遲未回中,既包含著詩人對山齋風光的傾心愛慕、流連忘返,同時也表現出主人的深情厚誼。在這悠遠的餘韻中,詩歌產生了動人心絃的藝術力量。

  這首《夏日過鄭七山齋》,是杜審言五律中的成功之作。不僅在文字、結構、意境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在詩歌的聲律上,對仗工穩,音韻協調,整體勻稱,也表現出純熟的技巧。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

杜审言朗讀
()

猜你喜歡

陶家無炎暑,自有林中峰。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

放懷涼風至,緩步清陰重。何事親堆案,猶多高世蹤。

()
盧綸 : 寄鄭七綱

小來落托復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捨去形骸容傲慢,

引隨兄弟共團圓。羈遊不定同雲聚,薄宦相縈若網牽。

()

東山暮靄堆沈墨,西崦殘霞畫赭黃。併入小池兩邊色,分明圖畫畫難詳。

()
祖詠 : 過鄭曲

路向榮川穀,晴來望盡通。細煙生水上,圓月在舟中。

岸勢迷行客,秋聲亂草蟲。旅懷勞自慰,淅淅有涼風。

()
張元凱 : 過鄭丞

鄭公門似水,楊柳綠如絲。自哂官階小,那嫌堂構卑。

飛花竟亡賴,歸燕不愆期。投轄人皆醉,毋煩置驛為。

()
白居易 : 過鄭處士

聞道移居村塢間,竹林多處獨開關。

故來不是求他事,暫借南亭一望山。

()
李商隱 : 過鄭廣文舊居

宋玉平生恨有餘,遠循三楚吊三閭。

可憐留著臨江宅,異代應教庾信居。

()
祝允明 : 過鄭六

欲作春風上國遊,尋君東海話離憂。煙波自剪西窗燭,絲管醉眠何處樓。

五夜不逢黃憲面,百壺那解長卿愁。平生國士青君眼,老矣猶能一笑酬。

()
劉長卿 : 過鄭山人所居

一徑人尋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青苔滿地無行處,深笑桃花獨閉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