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朗讀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三年間我的夢魂時時飛向吳中故園路。我送只傳信的黃犬,隨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喚小舟擺渡,切莫驚嚇了鷗鳥白鷺。吳中四橋的河灣渡口,當年都是我常遊的去處。

我曾像王維描繪《輞川圖》那樣,細細品味吳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誦王右丞的詩句。定個還鄉的歸期天公已應許,身上春衫還是小蠻的細針密線,曾浸溼了西湖依依的淚雨。

註釋

伯固:蘇軾詩友蘇堅,字伯固,隨蘇軾在杭州三年。

②黃犬:狗名。這裡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輞川圖》:唐王維於藍田清涼寺壁上曾畫《輞川圖》。

小蠻:歌妓名。這裡指蘇軾侍妾朝雲。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鑑賞

  這是首送人之作,作於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詞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用“黃犬”這一典故,表達出盼伯固回吳後及時來信。“呼小渡”數句細節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下闋抒發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就伯固之“歸”,抒說自己之“歸計”。

  在眾多的送別詞中,蘇軾的這首《青玉案》可謂別具一格。一方面作者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還客居他鄉,是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詞中心在於一個“歸”字,既是羨慕蘇堅歸吳中,亦是悲嘆自己歸夢難成。“作個歸期天定許”一句,奇境別開,明知不可歸而猶言“天定許”,思歸之情,倍見殷切。“小蠻針線”則顯出宦遊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絕非柳永“針線閒拈伴伊坐”(《定風波》)之類小兒女語所可比擬。“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歸期天定許”寫蘇軾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白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喻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溼西湖雨”,為“天註定”做一註腳:天公有情,為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溼詞人春衫,豈非“天定許”嗎?全詞寫詞人思念朝雲,寫法婉曲,含蓄深沉。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苏轼朗讀
()

猜你喜歡

王處一 : 青玉案 第三宣作

自從得遇真空伴。獨把頑心鍛。現出天如青玉案。神宮起火,內丹光滿。了性真無亂。三宣賜紫天長觀。一闡清風岸。掃蕩妖靈無打算。十方三界,化生清淨,天外無拘管。

()
未知作者 : 【雙調】青玉案

插宮花飲御酒同歡樂,功勞薄上寫上也麼哥,萬載標名麒麟閣。封妻廕子,

進祿加官,想人生一世了。

()
林庚白 : 青玉案 其三

日本棉紗印度綢。金迷紙醉可憐宵。趁場麻雀夜迢迢。

列肆渾成鄰國壑,扁舟自美浦江朝。幾多矛盾不曾銷。

()
林庚白 : 青玉案 其四

如霧樓臺見萬鴉。買鄰墨吏競浮家。江南開遍米囊花。

黧面勞農飢欲死。脅扇賈客樂無涯。汽車虎虎夕陽斜。

()
林庚白 : 青玉案 其二

郊行聯臂雜華夷。搖曳心腸漾柳絲。已非吾土欲安之。

放學吳娃歌宛轉,倚門俄女態迷離。萬人如海隱紅旗。

()
陳著 : 青玉案

青山流水迢迢去。總是東風往回路。送得春來春又暮。鶯如何訴。燕如何語。只有春知處。
時光漸漸春如許。何用憐春怕紅雨。到處空飛無實據。花開也好,花飛也好,此意須雙悟。

()
毛滂 : 青玉案

今宵月好來同看。月未落、人還散。把手留連簾兒畔。含羞和恨轉嬌盼。恁花映春風面。
相思不用寬金釧。也不用、多情似玉燕。問取嬋娟學長遠。不必清光夜夜見。但莫負、團圓願。

()

含怨。兩顰淺。羽髻雲鬟低玉燕。綠沈香底金鵝扇。

隱隱花枝輕顫。當筵不放紅雲轉。正是玉壺春滿。

()
向滈 : 青玉案

多情賦得相思分。便攬斷、愁和悶。萬種千般說不盡。吃他圈樻,被他拖逗,便佛也、須教恨。傳消寄息無憑信。水遠山遙怎生奔。夢也而今難得近。伊還知道,為伊成病,便死也、誰能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