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一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一作:向月)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裡,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迎著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著,對著。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開:開啟,鋪開。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裡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報:報答。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意:信任,重用。
玉龍:寶劍的代稱。君:君王。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3-24
2、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84
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作說法是,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年)。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84
2、朱世英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96-997
3、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81
“雁門太守行”系樂府舊題。此詩共八句,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凶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次句寫城內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裡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這裡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據說王安石曾批評這句說:“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聲稱自己確乎見到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說:“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其實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雲出現;守軍列陣,也未必就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雲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正在進行。“角聲滿天”,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譟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鬥從白晝持續到黃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後戰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力的點染:鏖戰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於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二字含義極為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那樣一種壯懷激烈的豪情。接著描寫苦戰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鬥。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面對重重困難,將士們毫不氣餒。“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臺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一般說來,寫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穠豔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穠豔,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詩人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有時為了使畫面變得更加鮮明,他還把一些性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讓它們並行錯出,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用壓城的黑雲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兩相比照,色彩鮮明,愛憎分明。李賀的詩篇不只奇詭,亦且妥帖。奇詭而又妥帖,是他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這首詩,用穠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可算是奇詭的了;而這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畫面卻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雲,又顯得很妥帖。惟其奇詭,愈覺新穎;惟其妥貼,則倍感真切;奇詭而又妥帖,從而構成渾融蘊藉富有情思的意境。這是李賀創作詩歌的絕招,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的難學之處。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雁門太守行。李夢陽。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汝何人,治邦三月稱明神。我有牛羊,賊不來掠。我有禾黍,人不敢割。昔我無衣,今有褲著。我思禮拜太守,太守不見憐。但聞太守身姓邊,紫髯廣額聳兩顴。太守出門,四牡騤騤。後擁皁蓋,前...
雁門太守行。何景明。雁門太守行。 壘壘高山,莽莽代谷。城邊風起沙漠漠,城內惟聞奏胡樂。太守下車,買牛息戈。陶民禮義,朝弦暮歌。北歷黃沙磧,南遊白草原。五馬何秩秩,朱英導文軒。嗟哉太守亦孔武,時時較獵西山下。
雁門太守行。褚翔。雁門太守行。 三月楊花合,四月麥秋初。幽州寒食罷,鄭國採桑疏。便聞雁門戍,結束事戎車。去歲無霜雪,今年有閏餘。月如弦上弩,星類水中魚。戎車攻日逐,燕騎蕩康居。大宛歸善馬,小月送降書。寄語閨中妾,勿...
相和歌辭。雁門太守行。張祜。相和歌辭。雁門太守行。 城頭月沒霜如水,趚趚蹋沙人似鬼。燈前拭淚試香裘,長引一聲殘漏子。駝囊瀉酒酒一杯,前頭啑血心不回。寄語年少妻莫哀,魚金虎竹天上來,雁門山邊骨成灰。
相和歌辭。雁門太守行。莊南傑。相和歌辭。雁門太守行。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跨下嘶風白練獰,腰間切玉青蛇活。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九泉寂寞葬秋蟲,溼雲荒草啼秋思。
雁門太守行。劉基。雁門太守行。 赤符復漢祚,褒德先侯封。陽熺焰發燧,霜皠山鳴鐘。馴雉集中牟,乳虎去弘農。抱鼓夜無聲,桑陰麥芃芃。循良一何多,謠歌滿兒童。賢哉洛陽令,卓魯相繼蹤。擿奸若明神,外猛中有容。正獄除煩苛,平...
白太守行。劉禹錫。白太守行。 聞有白太守,拋官歸舊谿.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太守駐行舟,閶門草萋萋。揮袂謝啼者,依然兩眉低。朱戶非不崇,我心如重狴。華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棲。誇者竊所怪,賢者默思齊。我為太守行,題在...
風流太守。趙完璧。風流太守。 風流太守飲西家,才自東家日已斜。樂意未央夜未曙,不知門外雪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