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樓書事

鄂州南樓書事朗讀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

鄂州南樓書事譯文及註釋

譯文

站在南樓上靠著欄杆向四周遠望,只見山色和水色連線在一起,遼闊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開,飄來陣陣香氣。清風明月沒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風從南面吹來,使人感到一片涼爽和愜意。

註釋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漢、黃石一帶。南樓:在武昌蛇山頂。

四顧: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憑欄:靠著欄杆。十里:形容水面遼闊。芰(jì):菱角。

並:合併在一起。一味涼:一片涼意。

鄂州南樓書事鑑賞

  《鄂州南樓書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熱得可怕。那天晚上,詩人登上高高的南樓乘涼。他倚欄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潔的清輝傾瀉而下。四面的山光與水光相連相映,一片通明;方圓十數裡、盛開著芰(菱)花、荷花,涼爽的夜風中,不斷有淡淡的芳香撲面而來。習習清風,朗朗明月,誰也不能對它們管束驅遺,它們慷慨、殷勤地為南樓送來清清爽爽的夜涼,供遊人稱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賞這首小詩,讀者很容易忘記自身的處境,彷彿自己也登上南樓來乘涼了。這樣的感覺是這樣來的。先從外界景象來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樓頭清風,空中明月,遠方近處,天上地下,以南樓為中心,構成一個高遠、清空、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再從自身感受來說: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視覺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氣,是鼻子的嗅覺所感到的;清風——夜涼,是面板的觸覺以及耳朵的聽覺聽感到的;而“南樓一味涼”的“味”字,還隱含著口舌的味覺在起作用,好像在那裡細細地美美地品嚐一般。總之,讀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面板種種器官司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種種功能,統統被調動起來,集中起來,共同參與對這南樓夜景的感覺、領略、體驗。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臨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這便是作品的藝術魅力,詩人的藝術追求了。

  黃庭堅一生,道路崎嶇坎坷,由於遭受人陷害中傷,曾貶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幾個月,又被罷官司來武昌閒居。當夜納涼南樓,眼見明月清風,無拘無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為,卻是動輒得罪,悵恨之情,於是潛滋暗長。“清風明月無人管”,正是詩人這種心緒的自然流露。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黄庭坚朗讀
()

猜你喜歡

黃庭堅 :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

四顧山光接水光,恁欄十里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

()
黃庭堅 :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

畫閣傳觴容十客,透風透月兩明軒。

南樓盤礡三百尺,天上雲居不足言。

()
黃庭堅 :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

武昌參佐幕中畫,我亦來追六月涼。

老子平生殊不淺,諸君少住對胡床。

()
陳謙 : 鄂州南樓

折羽沉弦思杳茫,南樓依舊倚斜陽。

江湖草樹不相識,吳蜀舟車秪自忙。

()
范成大 : 鄂州南樓

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飛來識舊遊。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

()

今日南樓獨上時,西風無復片雲飛。

天連江水去不盡,雲傍遠山閒自歸。

()

攜月上至南樓,月已穿雲去。莫照峨眉最上峰,同在峰前住。
東望極青齊,西顧窮商許。酒到憂邊總未知,猶認胡床處。

()
釋道潛 : 早秋南樓書事
...,骨冷魂清無汗流。

覺來覽眺覓佳處,挾冊獨上西南樓。崇山廣澤坐可挹,遠水孤村橫道周。

()
區仕衡 : 書事

南渡衣冠廢蒯緱,中原盡載向湖遊。

胡塵不謂飛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