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旱苦熱

暑旱苦熱朗讀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暑旱苦熱譯文及註釋

譯文

清風沒有力量驅趕暑天的炎熱,那西墜的太陽彷彿生了翅膀,飛旋在山頭,不肯下降。

人們個個擔心這樣乾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難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銀河被晒乾?

高高的崑崙山有常年不化的積雪,遙遠的蓬萊島有永不消失的清涼。

我不能夠攜帶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獨自一個,到那兒去逍遙徜徉?

註釋

屠:屠殺。這裡意為止住、驅除。

著翅:裝上翅膀。這裡形容太陽騰空,久久不肯下山。

崑崙:崑崙山,中國西部高山,傳說為擎天柱,是神仙東王公、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蓬萊:傳說中海中三仙島之一。遺:留存。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79-80

暑旱苦熱鑑賞

  此詩的開篇便不同凡響:“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前句寫“清風”,涼爽的風對驅暑顯得無能為力,是指清風小而無力驅暑,用“清風無力”來襯托暑旱之甚,酷熱難當。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為精妙。“屠”,是殺掉的意思。“屠得熱”,即使“熱”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現了詩人恨暑熱的情感。給讀者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畫面:時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龜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陽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氣蒸騰,熱得人們坐立不安。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這裡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漢”(指銀河)乾涸,這與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字裡行間滲透了詩人對老天爺的憎恨之情。可見,“人固已懼江海竭”還包含的潛臺詞:人們最害怕的還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熱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無力解決的生計問題。緊扣住了詩題“暑旱苦熱”中的“苦”字。“河漢幹”諸語,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絕。

  這首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寫暑旱酷熱,反映詩人憎恨“熱”、“天”之情,後面四句重在發抒詩人願與天下共苦難的豪情,顯示其博大的胸襟。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崑崙”是中國西部的高山,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蓬萊”是古代傳說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這些都是詩人心目中無暑旱酷熱之苦的清涼世界。詩人由“暑旱苦熱”想到崑崙、蓬萊等現實與傳說中的清涼世界,這是極其自然的。如此清涼世界對飽嘗暑旱酷熱之苦的詩人產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不能將整個世界拎在手裡同去,又怎忍心隻身獨往那清涼世界崑崙和蓬萊山呢?詩人盡情抒發了願與天下人共苦難的豪情,顯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諸語,想象奇特,氣魄巨集偉,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在王令的詩集中,此相類的詩句:“長星作慧倘可假,出手為掃中原清”(《偶聞有感》),“終當力卷滄溟水,來作人間十日霖”(《龍池二絕》其一)。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鍾美,後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王令朗讀
()

猜你喜歡

曹植 : 苦熱行

行遊到日南。

經歷交址鄉。

()
曹植 : 苦熱行

行遊到日南。

經歷交址鄉。

()
何景明 : 苦熱行十首 其一

六月十一日苦熱,奪伏爭秋番太強。燕京何限好樓閣,袒走狂呼無地涼。

()
薛瑄 : 舟中苦熱

大江千里流炎日,暑氣波光互蒸溼。火雲壓風空不來,舟中苦熱何太劇。

坐睡昏昏汗雨流,對食慾餐還復休。扣舷直欲發狂叫,安得少昊回清秋。

()
王令 : 苦熱

土燥木根焦,禽窮自拔毛。

龍遺赤日走,天避火雲高。

()
釋智圓 : 苦熱

平湖日炙沸如煮,庭樹色幹鳥渴死。

何人萬里驅徵車,紅塵漲天方入市。

()
王安國 : 苦熱

出門無路避飛沙,長夏那堪暑氣加。永晝火雲空爍石,華堂冰水未沉瓜。

月明蔥嶺千秋雪,風靜天河八月槎。終借羽翰乘興往,煩冤誰此戀生涯。

()
張嵲 : 苦熱

三吳多異候,瘧癘日愁予。

夏日雖可畏,清風非穆如。

()
劉攽 : 苦熱 其二

炎暉共茲世,南紀獨何偏。天地大爐耳,江湖沸鼎然。

魚龍危失所,黍稷恐無年。浩蕩思雷雨,長吟雲漢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