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臨泛。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流經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
遠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縹緲若有若無中。
岸邊都城彷彿在水面浮動,水天相接波濤滾滾蕩雲空。
襄陽的風光的確令人陶醉,我願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
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甕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臨泛江上,隨著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非常恰當地扣題,寫出“臨泛”的獨特觀感。假如是“漢江臨眺”,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此詩還是應題為《漢江臨泛》為是。
楚塞:楚國邊境地帶,這裡指漢水流域,此地古為楚國轄區。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陰、湘鄉,合稱三湘。一說是灕湘、蒸湘、瀟湘總稱三湘。
荊門:山名,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戰國時為楚之西塞。九派:九條支流,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支。這裡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漢水兩岸的城鎮。浦:水邊。
好風日:一作“風日好”,風景天氣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西晉將領,鎮守襄陽,有政績,好酒,每飲必醉。這裡借指襄陽地方官。
公元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務去南方,途徑襄陽。此詩是詩人在襄陽城欣賞漢江景色時所作。
此詩可謂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語工形肖,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屬於楚國,而襄陽位於楚之北境,所以這裡稱“楚塞”。“三湘”,一說湘水合灕水為灕湘,合蒸水為蒸湘,合瀟水為瀟湘,合稱三湘;一說為湖南的湘潭、湘陰、湘鄉。古詩文中,三湘一般泛稱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帶。“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相傳大禹治水,開鑿江流,使九派相通。詩人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湧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線,洶湧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詩雖未點明漢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詩人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湧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濛,時隱時現,若有若無。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後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著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於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濃麗的水彩。而其“勝”,就在於畫面的氣韻生動。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說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無中”,又為詩歌平添了一種迷茫、玄遠、無可窮盡的意境,所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此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
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正當詩人極目遠望,突然間風起浪湧,所乘之舟上下波動,眼前的襄陽城郭也隨著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風越來越大,波濤越來越洶湧,浪拍雲天,船身顛簸,彷彿天空也為之搖盪起來。風浪之前,船兒是平緩地在江面行駛,城郭是靜止地立於岸邊,遠空是不動地懸於天際;風浪忽至,一切都動了起來。這裡,詩人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湧,浪拍雲天,卻說成天空也為之搖盪起來。詩人故意用這種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浮”、“動”兩個動詞用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活起來了,詩也隨之飄逸起來了,同時,詩人的一種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態也從中表現了出來,江水磅礴的氣也表現了出來。詩人描繪的景象是泛舟所見,舟中人產生了一種動盪的錯覺,這種錯覺也正好符合詩句中的漢水的描寫,所以這兩個詞用得極其恰當。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晉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徵南將軍,鎮守襄陽。當地習氏的園林,風景很好,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尾聯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留戀山水的志趣。
這首詩給讀者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佈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這就給人以美的享受。王維同時代的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此詩很能體現這一特色。同時,也
表達了詩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渡漢江(一作戴叔倫詩,題作江行)。丘為。渡漢江(一作戴叔倫詩,題作江行)。 漾舟漢江上,掛席候風生。臨泛何容與,愛此江水清。蘆洲隱遙嶂,露日映孤城。自顧疏野性,難忘鷗鳥情。聊復與時顧,暫欲解塵纓。跋涉非吾願,虛懷浩已盈。
玄圃浚池臨泛奉和詩。王褒。玄圃浚池臨泛奉和詩。 長洲春水滿,臨泛廣川中。石壁如明鏡,飛橋類飲虹。垂楊夾浦綠,新桃緣徑紅。對樓還泊岸,迎波暫守風。漁舟釣欲滿,蓮房採半空。於茲臨北闕,非復坐牆東。
臨泛東湖(時任洪州)。張九齡。臨泛東湖(時任洪州)。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勝踐。樂職在中和,靈心挹上善。乘流坐清曠,舉目眺悠緬。林與西山重,雲因北風捲。晶明畫不逮,陰影鏡無辨。晚秀復芬敷,秋光更遙衍。萬族紛可佳,一遊豈能展。羈孤忝邦牧,顧...
和東觀群賢七夕臨泛昆明池。任希古。和東觀群賢七夕臨泛昆明池。 秋風始搖落,秋水正澄鮮。飛眺牽牛渚,激賞鏤鯨川。岸珠淪曉魄,池灰斂曙煙。泛查分寫漢,儀星別構天。雲光波處動,日影浪中懸。驚鴻絓蒲弋,遊鯉入莊筌。萍葉疑江上,菱花似鏡前。長林代輕幄,細...
漢江源。薛瑄。漢江源。 巨峽自天闢,峨峨嶓冢尊。迴環幽谷底,清淺漢江源。泉古通元氣,根深徹後坤。朝宗東去意,應不廢晨昏。
漢江。王雲鳳。漢江。 馬踏雲窩裡,人穿石隙中。天因秦嶺狹,山為漢江空。明月池邊雨,黃金渡口風。野亭門不鎖,滿地夕陽紅。
詠史詩。漢江。胡曾。詠史詩。漢江。 漢江一帶碧流長,兩岸春風起綠楊。借問膠船何處沒,欲停蘭棹祀昭王。
使東川。漢江上笛。元稹。使東川。漢江上笛。 小年為寫遊樑賦,最說漢江聞笛愁。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