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唐代。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
山巒溝壑清淨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崔九曾與王維,作者同隱於終南山,從作者這首送崔九歸山的詩中看得出來,崔九大約不大願意再隱居下去了,於是有了作者的這一番勸勉。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這兩句是說這次回到山裡之後,不論入山深淺,都要飽覽山川之秀麗,林木之幽美。這當然是勸勉崔興宗不要再留戀世俗的生活,把對山水的感情昇華到一種與世俗生活相對立的高度,這與他們對現實的厭倦與反感有關。“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這兩句是勸崔興宗隱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間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從那個境界裡返回到現實中來了。這一方面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作者為什麼要人留戀那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呢?這是由於他們在現實中屢屢失敗,一方面產生了對現實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認識了現實生活。作者生活的時代大約屬於唐玄宗和唐肅宗時期,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後期。那個時候由於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寵幸楊貴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層知識分子無法入仕,像裴迪、崔興宗這樣的寒士沒有出路。所以他們寧願隱居山林,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因此作者勸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間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託,就不要像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武陵人一樣,找到了桃花源卻輕易地放棄了。作者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因此他說:“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為一首好詩。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
裴迪。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王維。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城隅一分手,幾日還相見。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牧歸馬上口號。吳與弼。牧歸馬上口號。 掛角殘經一解頤,秋風淅淅日斜暉。會心偶爾微吟好,又向清流飲馬歸。
徐孺亭馬上口號。權德輿。徐孺亭馬上口號。 湖上荒亭臨水開,龜文篆字積莓苔。曲江北海今何處,盡逐東流去不回。
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李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遊京洛共緇塵。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
馬上口號呈建始李令。黃叔達。馬上口號呈建始李令。 驛亭新似眼波明,箐路開如掌樣平。誰與長官歌美政,風搖松竹是歡聲。
徐州入舟遇雨口號。張吉。徐州入舟遇雨口號。 緋衣舞罷帝城春,萬里驅車到泗濱。滾滾黃埃聊與別,霏霏凍雨便相親。蜉蝣世界嗟同病,甕盎乾坤笑獨貧。手把殘經了燈火,梅花數點冷依人。
度雞鳴山馬上口號與同行者。楊士奇。度雞鳴山馬上口號與同行者。 蜀道天下險,王尊叱其御。何況雞鳴道,今隨六龍度。
過滁州馬上口號寄陳廷器。楊士奇。過滁州馬上口號寄陳廷器。 一入滁陽郡,桑陰翳廣原。紛紛納禾稼,渺渺散雞豚。清夜無鳴柝,長途不閉門。皆雲賢守化,深荷聖朝恩。
途中遇雨馬上口號留別張劉二端公。盧綸。途中遇雨馬上口號留別張劉二端公。 陰雷慢轉野雲長,駿馬雙嘶愛雨涼。應念龍鍾在泥滓,欲摧肝膽事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