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寧陵

夜泊寧陵朗讀

汴水日馳三百里,扁舟東下更開帆。

旦辭杞國風微北,夜泊寧陵月正南。

老樹挾霜鳴窣窣,寒花垂露落毿毿。

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

夜泊寧陵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汴水奔流,日馳三百里,我的船兒向東順流而下,還張起了白帆。

清晨時離開杞國,颳著微微的北風;晚上泊舟寧陵,月亮正照著南邊的舷窗。

一棵老樹滿帶著清霜,涼風吹來,窣窣作響;花兒上凝聚著寒露,慢慢滴落,連綿不斷。

我只覺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身在何處,眼前的水色與天光都是蔚藍。

註釋

寧陵:今河南寧陵縣。

汴水:即汴河,在今河南境內,流入黃河。

扁舟:小船。

旦辭:清晨辭別。

杞國:古國名,今河南杞縣。

窣窣(sū):象聲詞。形容細小的聲音。

寒花:寒冷時節開放的花。多指菊花。

垂露:露珠下滴。

毿毿(sānsān):細長的樣子。亦作“毿毿”。

茫然:猶惘然。失意的樣子。

不悟:不知道。

參考資料:

1、李夢生 .宋詩三百首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夜泊寧陵鑑賞

  韓駒是江西詩派中的一員干將。江西詩派詩以佈局嚴謹著稱,這首詩是《陵陽集》中的名作,被宋呂居仁等人作為樣板,認為“可作學詩之法”(《詩林廣記》引《小園解後錄》)。

  詩題寫夜泊,便以夜泊為中心,這就是所謂擒題。但如果一味扣住詩題,詩便會死板呆滯,必須不即不離,眼睛覷定中心,然而不直接接觸中心,在旁襯上做文章。這首詩前兩聯便不寫夜泊,先寫夜泊以前,船走得飛快,襯映出詩人的心情,以動、行來為下面的靜、泊作陪。第三聯寫夜泊,以景為主,第四聯轉而寫情,使詩有餘味。在搭配上,前兩聯儘量蓄勢,蒼勁快捷,自然流暢,景色變化幅度很大,把動態寫足;後兩聯轉入凝重平緩,情致悠然,景色固定不動,把靜態寫足。寫動態時,又配合其快,寫流水、北風、明月等粗線條的大環境中的景物,間以地名,形成跳躍;寫靜態時,寫老樹、寒花、微小的聲音與下垂的露水等小景。這樣,全詩以意相貫,以氣相接,渾然精到,把自己夜泊前後的景物、心情都反映了出來。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評這詩的章法說:“如梨園按樂,排比得倫。”很形象地作了總結。清代王士禎、紀昀等人也對這首詩交口稱讚。

  除佈局外,這首詩在描寫場景及遣詞造句上也很得熔鍊之功。如第一句“汴水日馳三百里”,氣勢很磅礴,可與李白“千里江陵一日還”、“飛流直下三千尺”一類詩比靠。次句“扁舟東下更開帆”,加一倍寫快,方回評說:“此是詩家合當下的句,只一句中有進步,猶雲‘同是行人更分首’也。”“旦辭杞國”一聯則寫得很圓活,似山谷詩法。

  值得一讚的是,詩尾聯融情於景,由蒼茫的夜色產生迷惘沉醉的感覺,遂以“水光山色”寄託難以表達的情思,得含蓄不盡之意。但是宋曾季狸《艇齋詩話》挑剔說結處“汴水黃濁,安得蔚藍也?”落實了說,就失去了詩的趣味了。再說,夜間船泊水上,月光明照,藍天映入水中,自可蔚藍;這時要分辨汴水是否黃濁,倒反而不是件容易的事。

韓駒

韓駒(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詩派詩人,詩論家。字子蒼,號牟陽,學者稱他陵陽先生。陵陽仙井(治今四川仁壽)人。少時以詩為蘇轍所賞。徽宗政和初,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祕書省正字,因被指為蘇軾之黨謫降,後復召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祕書少監,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高宗立,知江州。紹興五年(1135)卒。寫詩講究韻律,錘字煉句,追求來歷典故,寫有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佳作,有《陵陽集》四卷,今存。 ...

韩驹朗讀
()

猜你喜歡

劉攽 : 寧陵陂 其一

十里菰蒲百頃陂,秋風嫋嫋蕩漣漪。旅遊已信江湖遠,水國猶將晝夢疑。

()

表弟今何在,中郎亦漫遊。平生足艱阻,今日倍遲留。

誤辱瓊瑤報,兼蒙札翰投。南窗五更月,常照別離愁。

()

趨府弟聯兄,看君此去榮。春隨千里道,河帶萬家城。

繡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梁園修竹在,持贈結交情。

()

簿書終歲忙,風雪一日靜。閉門近殘火,稍覺諸事勝。

平生汗漫遊,已負麋鹿性。微官不能歸,但見日月競。

()

綠遍牆頭楊柳枝,小亭春盡阻歸期。頭昏目暗無情緒,不比少年離別時。

()

晝夜風不止,寒樹嚎未休。

人言雨殺風,雨急風未柔。

()
孫華孫 : 楓橋夜泊

畫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楓有客愁。

二八蛾眉雙鳳吹,滿天明月按涼州。

()
鄭國藩 : 夜泊

夜泊臨荒戍,寒江靜不流。星光多在水,月色半依樓。

鼓角催殘夢,山河動遠愁。干戈何日定,一歲又深秋。

()
翁孟寅 : 夜泊

夜泊寒沙際,江風起舊愁。

離情惟怕晚,歸夢又逢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