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半身屏外

千秋歲·半身屏外朗讀

半身屏外。睡覺脣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餘簪髻玉,不見流蘇帶。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雲海。

千秋歲·半身屏外鑑賞

  此詞步秦觀《千秋歲·謫虔州日作》原韻,寫婦人閨思。

  上闋寫思婦睡覺的慵懶情態:她上半身探出曲屏之外,脣上的硃紅已經褪色。枕上只見簪發的玉釵,卻不見了系羅衣的、用五色絲線作穗的流蘇帶子。佩飾物的零亂,人物的怠倦將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紛紜春思,破碎芳心形象化了。末句忽作詰問之辭,試問今人之秀整誰可與匹?秀整,風流俊逸貌。晉人溫嶠被認為風儀秀整,人皆愛悅之(見《晉書·溫嶠傳》);《唐書·汝陽王璡傳》載,王“眉宇秀整,性謹潔善射”,可見此指思婦春心所繫之情人。

  下闋憶及湘水之濱的一次幽會。當時自己正擎著一把輕羅作的小傘,所有細節都歷歷在心,如今孤居獨處,竟懷疑那不過是巫山之夢。春宵苦短,春光易盡,而柔情不改。這裡“十分”對“一點”,突出春之濃,情之專;“易盡”對“難改”,強調歡會之短暫,情愛之綿長。反義詞從兩極合成了“情”的強勁的張力。

  末句宕開,“卻隨恨遠連雲海”,情含無限,尺幅千里,大有“篇終接渾茫”之勢。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以忘情絕愛是佛之所訓,惠洪身為衲子,詞多豔語而批評他。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則稱之為“浪子和尚”。唯宋許彥周雲:“上人(指惠洪)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游,仲殊、參寥皆不能及。”(《許彥周詩話》)

  惠洪俗姓彭,少時為縣小吏,知書,又精醫理,受知於黃庭堅(1045-1105),大觀(1107-1110)中,他才“乞得祠部牒為僧”,半路出家,或塵心未泯。但當時高僧,亦不拒絕用豔詩說法,如宋孝宗時中竺中仁禪師即引“二八佳人刺繡遲,紫荊花下囀黃鸝。可憐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說禪理。可見當時詩僧對待藝術和宗教生活有著雙重的標準。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覺範,自號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裡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於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後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髮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

惠洪朗讀
()

猜你喜歡

沈禧 : 千秋歲 壽詞

幸逢清世。四海皆兄弟。人未老,身無系。閒情湖水闊,高興吳山邃。酣歌后,黑甜一枕南窗睡。華誕今朝是。綺席排良會。□□□,□□□。霞觴斟壽酒,彩服鏗金佩。從今去,長生永享千秋歲。

()
沈禧 : 千秋歲

彩霞呈瑞。宿雨開新霽。春色漸、看明媚。西池桃並結,南極星流麗。

鹹讚美,千尋笑指崧喬翠。

()
元好問 : 千秋歲

玳筵晨啟。家慶堪圖繪。新楊弄暖簾櫳邃。捧觴羅補袖窄,疊板喉脆。

香雲裡,輕裘小帽仙翁喜。

()
俞彥 : 千秋歲

才過重九,此會胡為者。蘭麝煖,瓊漿寫。親朋齊致祝,奏伎都妖冶。

千秋歲,先生始把塵寰舍。

()
丘崈 : 千秋歲

徵鴻天外。風急驚飛退。雲彩重,窗聲碎。初凝鋪徑絮,漸卷隨車帶。凝望處,巫山秀聳寒相對。
高臥傳都會。茅屋傾冠蓋。空往事,今誰在。梅梢春意動,澤國年華改。樓上好,與君浩蕩浮銀海。

()
孫平仲 : 千秋歲

春風湖外。紅杏花初退。孤館靜,愁腸碎。淚餘痕在枕,別久香銷帶。新睡起。小園戲蝶飛成對。
惆悵人誰會。隨處聊傾蓋。情暫遣,心何在。錦書訊息斷,玉漏花陰改。遲日暮,仙山杳杳空雲海。

()
曹勳 : 千秋歲

洞房秀韻,結綺臨春後。都壓盡,名花柳。錦堂籠翡翠,璨枕同清晝。誰似得,佳時占斷長歡偶。
我昔聞名久。欲見成消瘦。尋不遇,空回首。征途難駐馬,坐想冰姿秀。憑寄語,南歸更趁酴醿酒。

()
趙聞禮 : 千秋歲

鶯啼晴晝,南國春如繡。飛絮眼,憑闌袖。日長花片落,睡起眉山斗。無個事,沈煙一縷騰金獸。
千里空回首。兩地厭厭瘦。春去也,歸來否。五更樓外月,雙燕門前柳。人不見,鞦韆院落清明後。

()
晁補之 : 千秋歲

葉舟容易,行盡江南地。南雁斷,無書至。憐君羈旅處,見我飄蓬際。如夢寐、當年閬苑曾相對。
休說深心事。但付狂歌醉。那更話,孤帆起。水精溪繞戶,雲母山相砌。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