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

後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朗讀

一春不識西湖面。翠羞紅倦。雨窗和淚搖湘管。意長箋短。

知心惟有雕樑燕。自來相伴。東風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後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個春季沒和西湖謀面,怕見外邊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應和著我的淚水,揮動著我手中的筆管吐訴情感,心中的思念那麼長,信箋卻這麼短,我怎麼能夠把話說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這雕樑上的春燕,飛來飛去地與我相伴。東風哪會曉得我琵琶聲中的憂怨,刮來刮去又把花兒吹落一片。

註釋

一春不識西湖面:指整個春天自己都獨居房中,未去欣賞西湖春景。

翠羞紅倦:湖面上葉密花謝,春意闌珊。

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筆。

後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鑑賞

  上片先從春遊說起。我們的女主人公因為良人離家遠行,無心緒去風光旖旎的西湖春遊。“一春不識”,涵蓋了整個一個春天都未出遊;而“不識西湖面”則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紅倦”乃“羞翠倦紅”之意。這位少婦本來是花容月貌可以與綠葉紅花匹敵的,但因心緒不佳,面色無華,因而羞見綠葉,倦賞紅花。這是從一個層面、一個角度表現了女主人公鬱郁心情。

  接下來。詞人又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層面表現她的情緒:“雨窗和淚搖湘管,意長箋短”。在下著霏霏細雨的窗前,這位少婦在給良人寫信,她含淚搖著筆管將自己的情思傾吐在紙上,然而意長箋短,言不盡意,心中的萬語千言只能略表一二。這裡的“湘管”是指筆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傳大舜南巡不歸,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堯之二女)日夜哭泣,淚灑於竹,竹盡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淚之意。“雨窗和淚”已夠悲矣(天淚與人淚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淚,三淚交融,少婦心境之悲表現盡矣!這是第二個層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層面:少婦之心惟有雕樑之上的燕子理解。這表現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時也說明女主人公是貞潔的,她從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樑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內向的,她不與凡人為伍,只與紫燕為友,向它傾訴心曲。

  最後兩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第四個層面:她通曉音律,善彈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訴諸其弦:她怨時光的流駛,紅顏的短暫,希望春光較長地留在人間;然而東風無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滿地都是。這落花豈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徵嗎?她哀嘆自己的美麗年華就這樣在離愁別恨中匆匆凋零,等閒消逝……

  “西湖”──“湘管”──“樑燕”──“落花”,詞人就是通過這四個意象段,多方位、多層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畫出一條具有個性特徵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動線。

許棐

許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後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於秦溪,築小莊於溪北,植梅於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

许棐朗讀
()

猜你喜歡

一春不識西湖面。翠羞紅倦。雨窗和淚搖湘管。意長箋短。

知心惟有雕樑燕。自來相伴。東風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
李流謙 : 虞美人(春懷)

一春不識春風面。都為慵開眼。荼_雪白牡丹紅。猶及尊前一醉、賞芳穠。

東君又是匆匆去。我亦無多住。四年薄宦老天涯。閒了故園多少、好花枝。

()

一春寂寞無人問,不為無人不謹初。猶有兩花藏葉底,隙檐三見月如梳。

()

玉樹後庭前,

瑤草妝鏡邊。

()

玉樹後庭前,瑤華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花和月,大家長少年。夜夜璧月圓,朝朝瓊樹新。貴人三閣上,羅衣拂繡茵。後庭人,和花和月,共分今夜春。

()
王季思 : 後庭花

湘中昨報失長沙,南市新來海碧霞。亡國何關我輩事,明朝請聽後庭花。

()
朱淑真 : 後庭花

豈意為花屬後庭。荒迷亡國自茲生。

()
李煜 : 後庭花破子

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
邵亨貞 : 後庭花·擬古

銅壺更漏殘,紅妝春夢闌,江上花無語,天涯人未還。倚樓閒,月明千里,隔江何處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