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融上人蘭若

過融上人蘭若朗讀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水鳥飛。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

過融上人蘭若鑑賞

  這首詩寫詩人上山寺訪友不遇,卻被山中優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盡興欣賞。過,訪問之意;融,是詩人所要尋訪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對和尚的尊稱;蘭若,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過山頭禪室裡掛著僧衣的細節,既點明瞭友人的身份、居處,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禪室裡,寫得乾淨利落。

  次句緊承首句,指出“窗外無人”,也是靜悄悄的。只聽見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種鳥兒飛來飛去。詩人以溪聲、鳥飛的聲響和動態,反襯出山寺環境的清靜。

  接下去,第三句“黃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語,句法簡潔。七個字兼有敘事、抒情、寫景。“黃昏”,暗示詩人儘管訪友不遇卻興致未減,已在山頂佛寺四周流連了大半天。“下山路”,說明此刻詩人正慢慢沿著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個黃昏都消磨過去了。

  “卻聽鐘聲連翠微”,“卻”字,不僅起到轉折句意的作用,還能使人想象詩人驀然聞鍾、回首駐足的情狀。“鐘聲連翠微”五個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聲音收束全篇。因為作者凝神聆聽著悠揚的晚鐘聲在深山裡盪漾、縈繞,所以他感到鐘聲同這浮蕩山間的青翠嵐氣連成一片。“連”字把聽覺形象“鐘聲”與視覺形象“翠微”彼此溝通起來,傳達出詩人獨特而又自然的感受。這一句描繪了暮色蒼蒼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盪漾山林經久不息的鐘聲,又給這幽深秀麗的山林增添了靜謐的氣氛。詩人流連忘返、迷戀山林的深情,就從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來。

  七絕詩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筆墨精煉。這首詩四句二十八個字,無一句、一字是多餘的。攝取的景物雖不多,卻顯得豐富多彩。

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隱,遊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於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後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

綦毋潜朗讀
()

猜你喜歡

錢起 : 宿遠上人蘭若

香花閉一林,真士此看心。行道白雲近,燃燈翠壁深。

梵筵清水月,禪坐冷山陰。更說東溪好,明朝乘興尋。

()
廖大圭 : 孟上人蘭若

長鬆短草秋風早,野寺寥寥古意存。老我獨來呼聖佛,傳家猶喜見玄孫。

門前日落東湖綠,舍北雲寒古嶽尊。坐愛清遊歸未得,多情煮茗薦盤飧。

()

得道雲林久,年深暫一歸。出山逢世亂,乞食覺人稀。
半偈初傳法,中峰又掩扉。愛憎應不染,塵俗自依依。

()

十年湖上結幽期,偏向東林遇遠師。未道姓名童子識,

不酬言語上人知。閒花落日滋苔徑,細雨和煙著柳枝。

()
嚴羽 : 訪益上人蘭若

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

一徑入鬆雪,數峰生暮寒。

()

衲衣住在東林久,蹤跡人間往來少。碧草閒依石砌深,蒼苔日染鬆關厚。

薄暮時逢上客過,吟詩對酒復如何。山中無復可乘興,蘿月紛紛窗外多。

()

南地隨緣久,東林幾歲空。暮山門獨掩,春草路難通。

作梵連鬆韻,焚香入桂叢。唯將舊瓶鉢,卻寄白雲中。

()

峰心惠忍寺,嵊頂謝公山。何似南湖近,芳洲一畝間。

意中雲木秀,事外水堂閒。永日無人到,時看獨鶴還。

()

涼飆肅晴野,清磬隔前林。古寺行人少,寒山落葉深。

孤筇隨竹影,一徑入蘿陰。漸覺禪居近,空香引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