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稚川山水

題稚川山水朗讀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題稚川山水譯文及註釋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裡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彷彿是自己的故鄉了。

註釋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涼:傳達了給人以舒暢之感

汀沙:指靠近水邊的沙洲。

雲樹:高大的樹木

蒼蒼:深青色,幽暗。

思:指的是思鄉的感情。

題稚川山水創作背景

  詩歌具體寫於何年尚待考證,從內容看,在仲夏暑熱的“五月”,詩人宦遊途中經日跋涉,向晚來到稚川,憩息於松下茅亭,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周嘯天、張金海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6月:675-676

題稚川山水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山水風光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典型的旅遊詩,作於詩人宦遊途中,寫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詩中熱情讚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美,並巧妙抒寫了思鄉之情。

  一二句,描畫“行人”傍晚小憩於茅亭的所見,也是對稚JII山水的點染。作為一個趕路的宦遊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熱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發現一個“松下茅亭”,豈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涼意陣陣拂來,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縱目遠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雲煙繚繞的綠樹,在暮色映照下顯得一片蒼茫。上句從小處下筆,工筆描畫;下句從大處著眼,潑墨塗染。前後相映,構成一幅意境淡遠的鬆亭晚眺圖,含蘊著稚川山水給予異鄉“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兩句,抒發“行人”於鬆亭晚眺之中突然喚起的一種油然而生的鄉情,實際也在表達對於稚川山水的盛讚。“行人無限秋風思”,是稚川山水給予“行人”的一種無可名狀的感發。“行人”二字,在此點出,補明上兩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見;“秋風思”代指鄉愁歸思,喚起詩人對故鄉一切熟悉親愛的事物的深切憶念。

  此詩的妙處不在於它寫出一種較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於它寫出了這種思想感情獨特的發生過程,從而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耐人含詠。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戴叔伦朗讀
()

猜你喜歡

...。

丹青誇絕代,賦詠藉名賢。千古滄洲意,含情憶稚川。

()

十年蕭蕭去武林,橐中唯有謫仙吟。

君今失意還山窟,少陵詩集如明月。

()
楊榮 : 題鄭員外山水

江西名畫史,曾說稚川賢。筆落天機到,圖成景物妍。

青山開第宅,綠樹帶雲煙。有待閒居日,臨風漱石泉。

()

視後而著鞭,書此以自儆。

一言行終身,要處君已領。

()
耶律鑄 : 送李稚川 其二

一尊濁酒與君同,握手相隨出帝宮。牧笛喚回千里夢,秋風點破一飛鴻。

參橫鬥轉關河月,山寂猿啼草木風。酌別淡煙衰草路,飄零蹤跡又西東。

()
黃公度 : 與方稚川

南來厭見跕飛蔦,之子相逢意凜然。

未用天涯歡淪落,要知幕府盛才賢。

()
耶律鑄 : 送李稚川 其一

雲來雲去元因雨,花落花開總是風。白酒盡堪驕富貴,青山只合傲王公。

從甘雞肋功名後,已墮羊腸世路中。為語屏山痴子弟,虎狼叢裡逞豪雄。

()

佔得登高一日先。跨雲來作地行仙。天將黃菊助長年。
健筆已凌枚叟賦,高懷欲著祖生鞭。駸駸彯組向甘泉。

()
王質 : 問王稚川覓酒

麥天一似菊花秋,澀雨痴風故作愁。幸自從來公不飲,何如乞與我銷憂。

膠膠擾擾誰能問,兀兀陶陶得即休。七澤五湖煙水闊,可容閒夢到滄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