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遊·登蓬萊閣

憶舊遊·登蓬萊閣朗讀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閒人。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鬆陰。任狂客難招,採芳難贈,且自微吟。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

憶舊遊·登蓬萊閣譯文及註釋

譯文

問蓬萊仙山在何處,眼前風月依舊人事已非,江天空闊客子形單影隻。不要說神仙事,神仙並不存在,只有放棄俗世的紛擾,才是真正的神仙。應笑我多少次獨醒爛醉,鬆陰之下把石磴掃個沒完。無奈賀知章一樣的狂客難以招回,採得芳草無人可贈,我姑且小聲吟詠孤單。

轉眼許多世事盡成陳跡,感嘆“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獨自憑靠欄杆。天快亮時大海上升起太陽,山騰如龍,人在夢境,一切盡入秋天幽深的變幻。又聽到大江東去滔滔之聲,山壑不生白雲一片悽暗。我用盡目力遠望寒天,惦念茂陵蔥蔥郁郁的柏林,不知他如今受到怎樣的摧殘。

註釋

蓬萊閣:蓬萊閣是江南名勝之一,處於浙江紹興臥龍山下。紹興處於錢塘江、曹娥江、杭州灣的懷抱之中。登高一望,江天空闊。風景極為獨特。周密、張炎等人曾於此處作詩吟詠。

蓬萊:又稱“蓬壺”、“蓬山”。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與,一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李商隱《無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醒醉:晏幾道《木蘭花》:“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石磴:山路上的石級。磴(dèng):臺階或樓梯的層級。

掃:描畫。

鬆陰: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狂客:指唐詩人賀知章,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退居於紹興鏡湖之濱。

採芳:欲採芳草,無人可贈。屈原《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微吟:小聲吟詠。詞人感到孤獨,無以排憂,只好微吟以求慰藉。

俯仰:低頭和擡頭,形容時間很短。

闌檻(lan jiàn)孤憑:獨自憑靠欄杆。闌檻:同欄杆。

海日生殘夜:王灣《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殘夜:天快亮時。

臥龍和夢:見臥龍山在朦朧中的盤踞情狀。山騰如龍,人在夢境。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秋冥:秋天幽深。

不生雲:雲氣蜇狀,一片淒冷不動氣象。

正:恰好。

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在今陝西興平東南。這裡是指南宋帝王的陵墓。

參考資料:

1、蕭楓. 《唐詩宋詞全集 第16卷》:西安出版社,2000.07:383頁

2、金元浦主編.新編繪圖本華夏千家詞: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09:347頁

憶舊遊·登蓬萊閣創作背景

  此詞為宋亡之後,詩人登臨感懷之作。詩人於深秋之夜,獨自登上蓬萊閣,憑弔山河,面對人世的大變和大自然的永恆,不覺感概生哀。

參考資料:

1、金元浦主編.新編繪圖本華夏千家詞: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09:347頁

憶舊遊·登蓬萊閣鑑賞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全詞借勢起筆,“問”字直接領起,帶出登閣遊覽的總印象。“風月”從時間上寫人事的變化。時間未變,而思念大變,令人倍感痛心。“萬里江清”。從空間上寫閣上眼界的空闊。“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閒人。”前面三句寫景,此句轉為抒情。從寫景到抒情,轉得虛靈。意為身歷亡國鉅變,要象神仙那樣出世嗎?但神仙並不存在,不值得追求的。作者是南宋遺民,他認為只有放棄俗世的紛擾,才是真正的“神仙”。世上有蓬萊閣一類景物可供幽賞,這正是“神仙”的“安身立命”之地。

  “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鬆陰。”以“醒醉”、“掃磴”的活動來表示,含蓄表達中點明“遊”字。“石磴”即用“鬆陰掃石磴”句。“任狂客難招,採芳難贈,且自微吟。”筆觸之處又迴轉蓬萊閣。“鬆陰”掃“石磴”,已有“獨”意。“採芳難贈”化《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詩意,欲採芳香,無素心人可贈。詞人感到孤獨,只好“任”之,只好“微吟”自尋慰藉而已。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意接上片總括遊蹤。世事的變化和此行的孤獨。所云“俯仰”之間,許多世事盡成“陳跡”,抒發了物人皆非之感慨。感物中懷人念遠中傷逝,憂憤加深。“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寫天亮前所見景色。“海日生殘夜”,寫殘夜所見臥龍山在朦朧中的盤踞情狀。山騰如龍,在人夢境。作者思緒跳動,從殘夜到天明,從日色到江聲。

  “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不生雲”,雲氣蜇狀,自為一片淒冷不動氣象。“正目極空寒”,從恢強飛動轉到冷峭幽寂。“蕭蕭漢柏愁茂陵”,結句上接“目極”,意卻向遠處延伸。此句含意無限,是遺民心事的點睛之筆。“愁”字,點出“茂陵松柏”與此時、此地、此心的關係。

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陝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勳貴之後,前半生居於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後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於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

张炎朗讀
()

猜你喜歡

杖底秋風憶舊遊,題詩應在閣東頭。長令風雨千山合,不逐星辰五夜收。

()
釋紹嵩 : 再登蓬萊閣

不到蓬萊又幾時,且搘筇杖看雲移。

等閒遇事成歌詠,人道新詩勝舊詩。

()
釋紹嵩 : 再登蓬萊閣 其一

不到蓬萊又幾時,且支筇杖看雲移。等閒遇事成歌詠,人道新詩勝舊詩。

()
釋紹嵩 : 再登蓬萊閣 其二

野水瀰漫綠漲川,亂雲如獸出山前。天生一本徐熙畫,全是蓬萊十月天。

()
韋驤 : 登蓬萊閣

行盡東州到此州,登臨更盡北山頭。孤城突兀連滄海,三島參差聳暮秋。

廣座下疑鰲負石,危檐遠學蜃為樓。蓬萊方丈雖冥邈,高閣今朝亦勝遊。

()
彭慰高 : 登蓬萊閣

崚嶒傑閣倚晴巒,人在蓬萊眼界寬。滄海無波有龍臥,危欄落日見雕盤。

天開屏障千峰秀,地繞鬆篁六月寒。縱目難忘生聚計,炊煙萬灶起林端。

()
阮元 : 登蓬萊閣

下見滄溟上絳霄,城頭一閣獨超超。天能包括鯨波靜,日有光華蜃氣銷。

島外帆移千里目,坐中人壯午時潮。曾遊《山海東經》內,酈《注》江河總寂寥。

()
陳鑑之 : 暮登蓬萊閣

危欄散湮鬱,已暮亦登臨。

鼓角孤城月,山川萬古心。

()

風仙同我蓬萊宴。□玩蓬萊清淺。海市蓬萊出現。虎嘯蓬萊苑。龍吟蟠繞蓬萊殿。鶴馭蓬萊鳳輦。丹顯蓬萊九轉。堪應蓬萊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