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弟侄書堂

題弟侄書堂朗讀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題弟侄書堂譯文及註釋

譯文

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儘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

故鄉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

註釋

何事:為什麼。

居窮道不窮:處於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

亂時:戰亂時期。靜時:和平時期。

家山:家鄉的山,這裡代指故鄉。

干戈:乾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兩種武器,這裡代指戰爭。

禮樂(yuè):這裡指儒家思想。禮,泛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範和道德體系。樂,音樂。儒家很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

案:几案。

惰:懈怠。

參考資料:

1、陶本一等編 .語文(七年級上)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 .

題弟侄書堂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荀鶴為侄子的書堂所題的詩。

題弟侄書堂鑑賞

  首聯先敘侄子雖未入仕卻能於世道紛亂之時謹守禮道,勤奮修業。詩人以此來刻畫書堂主人獨特的精神風貌,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規範,重視修身立德,“家山雖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禮樂風”。對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學,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頸聯則由人寫到書堂之景: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我們可以想見其弟侄伏案苦讀、硯池墨耕的情形。尾聯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學業。

  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通讀全詩,沒有一難解字句,質樸之至,彷彿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毫無半點雕琢痕跡,令你不能不佩服詩人的藝術之高超。這是就全篇來說的,若就其佳句來說,真如行山陰道上,令人應接不暇。“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人硯池中”,寫景詩句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卻又自然曉暢。同時,這首詩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體現的是杜荀鶴的一個顯著藝術特徵。杜荀鶴是唐末時一位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詩學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為宗旨,注重弘揚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

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於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蹟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鑑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

杜荀鹤朗讀
()

猜你喜歡

受命別家鄉,思歸每斷腸。季江留被在,子敬與琴亡。
吾弟當平昔,才名荷寵光。作詩通小雅,獻賦掩長楊。
流轉三千里,悲啼百萬行。庭前紫荊樹,何日再芬芳。

()
楊億 : 題弟晦所居壁

制宅何其巧,連山復帶溪。芳樽長有酒,嘉樹自成蹊。

學舍祥鱣墮,歌樑賀燕迷。調琴明月榭,繫馬綠楊堤。

()

受命別家鄉,思歸每斷腸。季江留被在,子敬與琴亡。

吾弟當平昔,才名荷寵光。作詩通小雅,獻賦掩長楊。

()
範浚 : 題弟茂通斗齋

昔人驕豪自髫鬌,萬里浪欲乘風破。暮年志計轉難量,眼看一州如斗大。

今君容膝能自安,高館不與身相關。作齋似鬥意闊達,宇量寧妨廣百間。

()

吾祖有方平,曾與麻姑會。滄溟化為田,彈指五百歲。

又有仙人喬,神遊八極外。朝舄作鳧飛,世緣比蟬蛻。

()
陽枋 : 收弟侄書中都

優優至道貴居寬,休把浮名著意看。

身在九宵牢著步,些兒下了上應難。

()

秋初一別又冬殘,欲寫家書意萬端。最是白頭千里外,時時夢到兆嘉山。

()
郭知運 : 寄孟始兄兼示弟侄

奄忽離家已數秋,湖山何日掃鬆楸。

封章允得天恩許,便買春風海上舟。

()

身賤與心違,秋風生旅衣。久貧辭國遠,多病在家稀。

山暝客初散,樹涼人未歸。西都萬餘裡,明旦別柴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