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輓歌辭·其三

擬輓歌辭·其三朗讀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擬輓歌辭·其三譯文及註釋

譯文

茫茫荒野草枯黃,蕭瑟秋風抖白楊。

已是寒霜九月中。親人送我遠郊葬。

四周寂寞無人煙,墳墓高高甚淒涼。

馬為仰天長悲鳴,風為蕭瑟作哀響。

墓穴已閉成幽暗,永遠不能見曙光。

永遠不能見曙光,賢達同樣此下場。

剛才送葬那些人,各自還家入其房。

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

死去還有何話講,寄託此身在山岡。

註釋

何:何其,多麼。茫茫:無邊無際的樣子。

蕭蕭:風吹樹木聲。

嚴霜:寒霜,濃霜。

送我出遠郊:指出殯送葬。

無人居:指荒無人煙。

嶕(jiāo)嶢(yáo):高聳的樣子。

馬:指拉靈樞喪車的馬。

幽室:指墓穴。

朝(zhāo):早晨,天亮。

賢達:古時指有道德學問的人。無奈何:無可奈何,沒有辦法。指皆不免此運。

向:先時,剛才。

各自還其家:《文選》作“各已歸其家”,茲從逯本。

已歌:已經在歡快地歌了。是說人們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託體:寄身。山阿(ē):山陵。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

擬輓歌辭·其三創作背景

  陶淵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幾歲(梁啟超、古直兩家之說)還是活到六十三歲(《宋書·本傳》及顏延之《陶徵士誄》),至今尚有爭議;因而這一組自挽的《擬輓歌辭三首》是否臨終前絕筆也就有了分歧意見。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

2、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98-601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渊明朗讀
()

猜你喜歡

陶淵明 : 擬輓歌辭·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

放浪宇宙間,世事笑侷促。駸駸影中人,不受時採錄。

奄然長夜歸,齎志空山木。昔日堂上歡,今夕堂下哭。

()

憶昨歲莫止,慷慨生宕機。

擬韻追先哲,持為自壽詩。

()

欲識承平事,君王五十年。耕桑連萬里,歌吹被三邊。

德至消群慝,恩深極漏泉。如何一朝變,群慟訴蒼天。

()

聖孝仁恩遍九埏,由來至性本天全。慈顏備極清寧養,帝號重歸景泰年。

斷獄法常寬斧鉞,祀郊行不為遊畋。儒臣戀德兼衰病,北望橋山幾泫然。

()

笳鼓周南地,公嘗此保釐。都人懷舊德,行路起新悲。

昔我祈難老,今天莫憖遺。呼嗟如可贖,猶願百身為。

()

青史他年羨二疏,功成脫屣向迷塗。薄遊竟後拋官約,常愧都門長大夫。

()
陶淵明 : 擬輓歌辭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

憶昔金鑾直,天顏喜色新。草麻慚大手,命相得良臣。

內賜充懷袖,廷揚聳搢紳。秪今餘典冊,那復見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