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

早發朗讀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早發譯文及註釋

譯文

馬後垂著傘蓋,馬蹄踩著黃沙,沙沙,沙沙。山遙遙,水茫茫,沿路見到那麼多的野花。

眼觀敵我形勢,戰術方略早已成竹在胸。兵馬緩步前進,三軍肅靜無人喧譁。

註釋

繖幄:指傘蓋。繖,同“傘”,從晉代起,官員出門,儀仗隊裡都有傘。

策:戰術、方略。

徐行:慢速前進。譁:嘈雜的聲音。

早發創作背景

  宗澤為宋哲宗元佑年間進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磁州兼義軍都總管,大敗金兵。宋高宗趙構即位後,宗澤任東京(今河南開封)留守,曾多次上書高宗,力主還都,北伐抗金,收復失地,但都被投降派所阻,因而憂憤成疾,臨終前還連呼三聲“過河”,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武警貴州總隊政治部.軍旅回望錄: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05:第490頁

早發鑑賞

  宗澤是宋代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陸游有兩句著名的詩“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劍南詩稿》卷二五《夜讀範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就是把兩人相提並論的。他的詩雖所存不過二十來首,但一部分詩從一個抗金將領的角度反映了宋朝的抗金戰爭,很有特色。《早發》便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首。

  《早發》寫宗澤率領自己的軍隊於清晨出發,去進行一次軍事活動。全詩的氣氛可以用詩中的一個“靜”字來概括。這“靜”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寧靜,又是紀律嚴明的宗澤部隊行軍時的肅靜,更是一場激戰即將來臨之前的寂靜。這三種“靜”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逼真的行軍圖。

  “繖幄垂垂馬踏沙”,寫的是行進中的軍隊。“繖幄”是主帥行軍時所用的儀仗,“垂垂”是張開的傘有秩序而無聲地移動的樣子,給人以靜悄悄的感覺。“馬踏沙”給人的感覺也是這樣,那戰馬踩著沙地所發出的沙沙聲,更襯托出行軍隊伍的整齊與肅靜。這一句的特色,就在於用一個視覺畫面表現了一個聽覺印象;而行軍隊伍的肅靜不譁,正是反映了宗澤部隊的紀律嚴明,有戰鬥力。

  “水長山遠路多花”寫了行軍隊伍周圍的自然景色。悠長的流水、綿亙的遠山、點綴於路旁的野花,這三者所構成的意境,是一種大自然在清晨時分的靜謐。大自然的寧靜與行軍隊伍的肅靜互相映襯。“水長山遠”既是說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軍路線之長。而宗澤既有閒情雅緻欣賞周圍的山水花草,則表明他對即將來臨的軍事行動早已成竹在胸,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寫作了很好的鋪墊。

  “眼中形勢胸中策”,正面描寫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動。“眼中形勢”,是指當時的抗金形勢;“胸中策”,是指他將要採用的戰略戰術。宗澤騎在馬上,分析著當時的形勢,考慮著自己的對策,覺得一切都已瞭然於胸中。正因為這樣,所以“緩步徐行靜不譁”,讓部從放慢速度,堅定而又穩重地向前行進,靜悄悄地沒有喧譁之聲。最後一句所表現的,是一種名將指揮下的部隊的風貌。在“靜不譁”中,既表現了嚴明的紀律,也表現了激戰來臨之前的肅穆氣氛。

  這首詩的最大特色,就在於它平平實實,不作豪邁語,卻寫出了一個大將的風度,一直膾炙人口。

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

宗泽朗讀
()

猜你喜歡

李寄 : 早發

行客嘯儔侶,征衣顛倒從。跑分官道月,同聽遠雞風。

領路騾鳴鐸,護行人插弓。昨傳誰早發,肉已飽毛蟲。

()
胡仲參 : 早發

早發六七裡,前途曙未分。

漁舟依岸立,水碓隔溪聞。

()
錢起 : 早發東陽

信風催過客,早發梅花橋。數雁起前渚,千艘爭便潮。

將隨浮雲去,日惜故山遙。惆悵煙波末,佳期在碧霄。

()
師嚴 : 公安早發

去國秦公子,窮途阮步兵。

別離如昨日,豪傑畢平生。

()
曹伯啟 : 長安早發

夜氣溟濛塞兩儀,客懷牢落動清悲。月明宿鳥啼煙樹,風勁寒蟬泣露枝。

西北鄉關除夢到,東南民力謾心思。路難無奈篙師促,八月長安早發時。

()
宗澤 : 早發

傘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譁。

()
蘇軾 : 淮上早發

澹月傾雲曉角哀,小風吹水碧鱗開。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數淮中十往來。

()
劉雄 : 早發

生無根蒂住無方,車發渝州夜未央。拳曲廂中似行李,一般打疊到綿陽。

()
吳浚 : 早發

顥氣澄初曉,清江百丈秋。

槳搖山勢動,船帶日光流。

()
柯茂謙 : 江行早發

陶鐺煮孤影,寒燈沸青花。

冰開數江樹,月落失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