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朗讀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鑑賞

  首聯,寫即指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後有感於友朋之離世,亦作詩抒發感慨。

  頷聯,寫到友人一一離開人間,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對於友人去世之傷痛無奈之情,自己的孤獨之感溢於言表。

  頸聯乃千古名句,亦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本義指春天裡,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這裡“陳葉”、“前波”可指微之、敦詩、晦叔等已經去世的好友,也可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亦可指新事物。這一聯我以為,至少包含了這些哲學思想:

  1.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民族概莫能外。體現了劉禹錫能夠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發展是必然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既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就要順應、利用規律。人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消滅規律。劉禹錫有感於友人的去世,悲痛之餘,他想到的也許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應該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沒有陳葉就不會有新葉,沒有前波亦不會有後波,新舊事物不是絕然對立的,不是毫無關係的。新事物中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秀成分,舊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係。也見劉禹錫已經既有辯證思想,暗合對立統一規律。他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體現了這一規律。

  4.這兩句詩還可以看出劉禹錫在認清上述規律後,體現出的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刘禹锡朗讀
()

猜你喜歡

太華蓮峰降嶽靈,兩川棠樹接郊坰.政同兄弟人人樂,

曲奏壎篪處處聽。楊葉百穿榮會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

淒涼同到故人居,門枕寒流古木疏。向秀心中嗟棟宇,

蕭何身後散圖書。本營歸計非無意,唯算生涯尚有餘。

()

茅檐屋舍竹籬州,虎怕偏蹄蛇兩頭。暗蠱有時迷酒影,

浮塵向日似波流。沙含水弩多傷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

書報微之晦叔知,欲題崔字淚先垂。世間此恨偏敦我,

天下何人不哭兒。蟬老悲鳴拋蛻後,龍眠驚覺失珠時。

()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順科。鄧禹功成三紀事,

孔融書就八年多。已經將相誰能爾,拋卻丞郎爭奈何。

()

古寺幽偏少四鄰,樹陰蒼翠石嶙峋。暫拋火宅塵中累,同結香壇世外因。

下界難尋消暑地,平交誰是得閒身。寄詩已約灣溪叟,清賞於君又一人。

()

昔年曾讀樂天詩,晚歲情鍾玉雪兒。今日為君重感嘆,片時何意便乖離。

迎門猶記牽衣笑,撫榻空懷漲乳悲。夢裡不知生死隔,舊嬉遊處細尋推。

()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

風剪浮雲碎,天高月魄清。綺窗搖燭影,蘭露裛蟲聲。

隔海雁難託,近秋詩易成。不如尋一夢,好向汝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