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朗讀

雲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譯文及註釋

譯文

樓前峰巒起伏充滿視野春日裡天氣放晴,清晰遒勁的文字在新科進士的手下產生。

恨只恨自己的女子身份掩蓋了詩文才華,只能擡頭空自羨慕那金榜上的進士題名。

註釋

崇真觀:道觀名,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朱雀街東新昌坊。唐時新科及第的進士榜上有名,便在崇真觀南樓高高張貼。及第:科舉應試中選。隋唐時考中進士稱及第。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雲峰:高聳入雲的山峰。滿目:充滿視野。

歷歷:分明可數,清晰貌。

銀鉤: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唐杜甫《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此處指榜上題寫的文字。

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此處泛指女性服裝。作者謂自己是女性,雖然能詩會文,也被阻擋,不能進考場。掩詩句:指掩蓋了自己的詩文才華。

榜中名:古代科舉考試錄取金榜上的人名。

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春。《唐才子傳》裡記載了這件事:一日,魚玄機到長安城南風光秀麗的崇真觀中游覽,正碰到一群新科進士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她見了羨慕不已。待進士們題完後,魚玄機也滿懷感慨地題下了這首七絕以抒心志。

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鑑賞

  這首詩抒發了她滿懷雄才大志,卻無法與鬚眉爭雄的悵然心情。唐代進士在崇真觀南樓高高張貼題名,這是朝野矚目的盛事,長安人爭相前往觀看。魚玄機看得又羨又氣,心緒難平:科舉以詩取士,她枉自寫得錦繡詩篇,也備受文人推崇,根本就不會輸給男人,卻與功名無緣。

  魚玄機的詩在當時和後世都為人盛讚,明代文學家鍾惺甚至誇她為“才媛中之詩聖”。此詩就寫得非常大氣,大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首句以春日放晴來象徵放榜,蟾宮折桂;次寫看到上榜士子在崇真觀壁上題名的盛況。這兩句寫得氣勢雄渾,勢吞山河,正抒發了她滿懷的雄才大志。後兩句筆鋒一轉,寫自己有詩才,卻因為是女子,不能參與科舉考試,空有滿腹才情,無法與鬚眉男子一爭長短,羨慕也是徒然。魚玄機恨自己生為女兒身,不然就可以像那些及第舉子一樣贏得功名,披紅戴錦,一日看遍長安花。此詩流露出爭強好勝而又無奈的心情。

  詩中一個“自恨”和“空羨”包含了女詩人無限的悲涼和無奈,包含了女詩人無限嘆息和不滿,也包含了女詩人無限的自信和訴求。自古以來,科舉制度只給男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而女子,無論多麼有才華,也只能“空羨”,只能空懷悵恨。這首詩是她對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和滿腔熱血的酸楚和激憤,對自己無法像一個男子一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嘆息和吶喊,表面上是怨恨自己不能像男人一樣參加科舉,卻蘊含了對埋沒女子聰明才智的重男輕女的男權社會的怨恨和不滿,不甘埋沒、不甘雌伏的勇邁情懷和傲兀精神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這裡可以看出魚玄機是一位有才華,有志向,有追求,有理想的自信的女子。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在世人眼裡都覺得女子只用在家相夫教子就行,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只是男子的事。在那樣一個時代,一位有如此才情和思想的女子實屬難得。

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鹹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蹟見《唐才子傳》等書。 ...

鱼玄机朗讀
()

猜你喜歡

餘繼登 : 遊崇真觀

偶來遊玉宇,不為覓金丹。塵世紛挐苦,人生休暇難。

聊同羽客話,暫卸侍臣冠。石竇流泉出,泠泠入座寒。

()
朱熹 : 崇真觀

磴道千尋風滿林,洞門無鎖下秋蔭。紫臺鳳去天關遠,丹井龍歸地軸深。

野老尋真渾有意,道人謝客亦何心。一樽底處酬佳節,俯仰山林慨古今。

()

獻親冬集書,比橘復何如。此去關山遠,相思笑語疏。

路尋丹壑斷,人近白雲居。幽石題名處,憑君亦記餘。

()

中臺高應列星文,千騎驂驔擁畫輪。

起草已誇雙筆健,登科更佔一枝春。

()
黃復圭 : 遊崇禧寺

好山藏在白雲隈,天曆君王手自開。木魅盡驚金钁震,地靈潛獻寶瓶來。

林香萬葉垂甘露,峰霽諸花散石臺。莫道神遊事綿邈,六龍應解此徘徊。

()
薩都剌 : 再遊崇禧寺

野人再到城南寺,臨水芙蓉次第開。新酒瓦盆青映竹,舊題石壁綠封苔。

夕陽半嶺牛羊下,秋色滿天鴻雁來。獨有新亭天地闊,不須揮淚灑蒿萊。

()
黃庭堅 : 題南寺王髯題名處

日華長在紅塵外,春色全歸綠樹中。

花發鳥啼常走馬,故人不見酒樽空。

()

與君前後多遷謫,五度經過此路隅。

笑問中庭老桐樹,這回歸去免來無。

()

微之謫去千餘里,太白無來十一年。

今日見名如見面,塵埃壁上破窗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