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曉望

舟中曉望朗讀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舟中曉望譯文及註釋

譯文

揚帆起航,遠望東南方向,高山水鄉還很遙遠。

卦象顯吉,宜於遠航。那就高興地趁好日子乘風破浪前進吧。

若要問我現在要去哪裡?我要到天台山觀賞石橋。

朝霞映紅的天際璀璨美麗,那大約就是赤城山的尖頂所在。

註釋

曉:早上,早晨。望,遙望,遠望。

掛席:掛帆,揚帆。

水國:猶水鄉。

遙:遙遠。

舳艫(zhú lú):指首尾銜接的船隻。舳,指船尾;艫,指船頭。

利涉:出自《易經》“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顯吉,宜於遠航。

接:靠近,捱上。

風潮:狂風怒潮。

今何適:現在到哪兒去。

”天台“句:天台山是東南名山,石橋尤為勝蹟。據《太平寰宇記》引《啟蒙注》:“天台山去天不遠,路經油溪水,深險清冷。前有石橋,路徑不盈尺,長數十丈,下臨絕澗,惟忘身然後能濟。濟者梯巖壁,援葛蘿之莖,度得平路,見天台山蔚然綺秀,列雙嶺於青霄。上有瓊樓、玉闕、天堂、碧林、醴泉,仙物畢具也。”訪,造訪,參觀。

霞色:雲霞的顏色。

赤城:赤城山,在天台縣北,屬於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狀如雲霞。標,山頂。

參考資料:

1、王力.《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3月第2版

舟中曉望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32年)。詩人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寫下了詩篇《舟中曉望》。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7-88

舟中曉望鑑賞

  孟浩然詩多寫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詠,不鉤奇抉異”(皮日休評價),故詩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這首《舟中曉望》,就記錄著他約在開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遊天台山的旅況。實地登覽在大多數人看來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樂於表現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時的旅途況味。

  船在拂曉時揚帆出發,一天的旅途生活又開始了。“掛席東南望”,開篇就揭出“望”字,可見情切。詩人大約又一次領略了“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詩人似乎望見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望見,因為水程尚遠,況且天剛破曉。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國——遙”這五個平常的字構成的詩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暫時忍耐些,抓緊趕路吧。第二聯寫水程,承前聯“水國遙”來。“爭利涉”以一個“爭”字表現出心情迫切、興致勃勃,而“來往接風潮”則以一個“接”字表現出一個常與波濤為伍的旅人的安定與愉悅感,跟上句相連,便有乘風破浪之勢。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聯於是轉出一問一答來。這其實是詩人自問自答:這裡遙應篇首“東南望”,點出天台山,於是首聯何所望,次聯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東南名山,石橋尤為勝蹟。這一聯初讀似口頭常語,無多少詩味。然而只要聯想到這些關於名山勝蹟的奇妙傳說,就會體味到“天台訪石橋”一句話中微帶興奮與誇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詩的意味就在無字處,在詩人出語時的神情風采之中。

  正因為詩人是這樣陶然神往,眼前出現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個動人的猜想:在詩人的想象中,映紅天際的不是朝霞,而當是山石發出的異彩。這想象雖絢麗,然而語言省淨,表現樸質,沒有用一個精美的字面,體現了孟詩“當巧不巧”的特點。尾聯雖承“天台”而來,卻又緊緊關合篇首。“坐看”照應“望”字,但表情有細微的差異。一般說,“望”比較著意,而且不一定能“見”,有張望尋求的意味。而“看”則比較隨意,與“見”字常常相聯,“坐看霞色曉”,是一種怡然欣賞的態度。可這裡看的並不是“赤城”,只是詩人那麼猜想罷了。如果說首句由“望”引起的懸念到此已了結,那麼“疑”字顯然又引起新的懸念,使篇中無餘字而篇外有餘韻,寫出了旅途中對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傳神。

  此詩似乎信筆寫來,卻首尾銜接,承轉分明,篇法圓緊;它形象質樸,卻又真彩內映;它沒有警句煉字,卻有興味貫串全篇。從聲律角度看,此詩是五言律詩(平仄全合),然而通體散行,中兩聯不作駢偶。這當然與近體詩剛剛完成,去古未遠,聲律尚寬有關;同時未嘗不出於內容的要求。這樣,它既有音樂美,又灑脫自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孟浩然朗讀
()

猜你喜歡

郭之奇 : 鄱陽舟中曉望

湖平輕點雨,山遠靜連雲。望望迷煙合,水天何處分。

()
龔大萬 : 衡山舟中曉望

長夜不成寐,船窗小月明。岸花醒酒氣,人語落江聲。

作客經年慣,閒愁鎮日生。又逢佳節近,惆悵故園情。

()
徐熥 : 巖中曉望

早起看山露氣濃,玄巖古院有云封。微風入室度清梵,斜月掛林聞曙鍾。

猿帶曉聲過碧嶂,鶴留殘夢出青松。倚闌但聽水簾響,失卻翠微千萬重。

()

一望蒼然欲見春,飛花舞樹動芳晨。鶯聲啼老蟬聲細,始覺煙光已去人。

()
韓淲 : 舟中曉詠 其一

薰風猶見杜鵑啼,浙水東遊復自西。澗上有泉泉上竹,玉為山底是冰溪。

()
陸游 : 舟中曉賦

小艇下滄浪,吳歌特地長。

斜分半艙月,滿載一篷霜。

()
張耒 : 舟中曉思

樹色未啼鳥,槳聲初度航。

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吹霜。

()
陸游 : 舟中曉賦

木落霜清水鳥呼,扁舟夜泊古城隅。

吹殘畫角鍾初動,低盡寒空鬥欲無。

()
汪為霖 : 舟中曉起偶成
...,老莊旨頗徹。

眼前即是道,底用譬空設。昨夜臥舟中,酣夢無殊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