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朗讀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譯文及註釋

譯文

晴空萬里,我登上楊柳掩映的高樓,眺望一片芳草綠到天邊。勸你不要登上高樓的頂點,因為此時登高懷遠,最是傷懷。

堂下的新筍已長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塵土作了燕子築巢的新泥。此時再怎忍心聽那林梢上傳來杜鵑的的啼叫呢?

註釋

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碧(bì)四垂:四面青天與遠處綠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芳草:意為芳草掩映的歸途。

高梯:高樓。暗指登高易動鄉情。

燕巢(cháo)泥:落花化為泥土,被燕子銜去築巢。

林表:林外。

杜鵑(juān):鳥名,其聲衷苦,似“不如歸去”,勾人鄉思。

參考資料:

1、王克儉.周邦彥詩詞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不詳:第42頁

2、石延博.宋詞:中國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頁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創作背景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彥曾任順昌知府,這首詞或許是這個時期所作。暮春之時,詞人登高遠望,看到天空中萬里無雲,地下芳草萋萋,遠處的林外又傳來杜鵑的啼鳴,觸發了詞人的惜春傷懷之情,於是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上官紫微.宋詞三百首導讀: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01:第134頁

2、夏承燾.宋詞鑑賞辭典 上: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758頁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鑑賞

  上闋首句“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語,實則化用了韓倔《有憶》“愁腸泥酒人千里,淚眼倚樓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歸》“夕陽樓處落花飛,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詞人看到了渺遠而開闊的景物,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勸君莫上最高梯”說出了自己思鄉的心緒,因為登得愈高,思鄉的離愁別恨也就愈加強烈,這裡表現了詞人怕觸動無法排遣的鄉情,才不敢憑高眺遠,但詞人卻不予點破,可以說是含而不露,深沉蘊藉。

  下闋首句“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詞人通過寫新筍成竹、落花燕巢這樣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思念之情。結合上闋內容,詞人把視角從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遠一近,一大一小,豐富了詞的層次感,也在廣闊空間的基礎上加入了時間的維度,使詞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語,而其情過於深切,“忍聽林表杜鵑啼”採用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盼望迴歸故里的迫切之情。

  這首寫思鄉之情的小令從一開始就將愁情包含在了詞句之中,全詞更顯愁思縈繞、不絕如縷,點明所愁的正是鄉情,而用典自然,如從己出,也是這首詞的重要藝術特色。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彦朗讀
()

猜你喜歡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

天末彤雲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

陌上挾丸公子笑,閨中調醯麗人嬉。今宵歡宴勝平時。

()

天碧羅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風如舞透香肌。

獨坐含顰吹鳳竹,園中緩步折花枝,有情無力泥人時。

()
魏夫人 : 阮郎歸

夕陽樓外落花飛。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菸捲翠微。樓上客,鬢成絲。歸來未有期。斷魂不忍下危梯。桐陰月影移。

()

前朝宮闕倚芒山,殿閣層層半嶺間。

猶恐北來岡阜淺,太行東抱故孱顏。

()

天壇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

小有清靈今尚在,俗緣深重奈成魔。

()

縹緲危譙面面山,朝來雲作雨潺潺。

忽然風捲歸何處,百里陰晴反掌間。

()

伊闕遙臨鳳闕前,龍門女幾氣蒼然。

唐朝御路依稀在,猶想東巡塵暗天。

()
華鎮 : 洞庭

險固三苗左,茫洋七澤西。山光千疊小,天碧四垂低。

風便修途近,波驚跬步迷。誰知魚鳥樂,不復待鞀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