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恨辭

讀長恨辭朗讀

蜀道如天夜雨淫,亂鈴聲裡倍沾襟。

當時更有軍中死,自是君王不動心。

讀長恨辭譯文及註釋

譯文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還難,何況是在夜間,又不斷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時刻。唐玄宗想起了楊貴妃,眼淚就伴著鈴聲不斷地流下來了。

那時軍中死去的並非貴妃一人,死了那麼多人,君王卻絲毫也沒有憐惜他們,更沒有為他們而難受過。

註釋

長恨辭:指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

蜀道:通往四川的道路。

淫:多。

沾襟:指唐玄宗十分悲痛,眼淚把衣襟都打溼了。

讀長恨辭鑑賞

  這是用絕句形式寫的讀後感兼詠史詩。這類詩最重的是要有創見,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楊玉環之死寫過詩,白居易的《長恨歌》最為著名,白樂天寫這首詩時並不樂天,題目中的“恨”字足可說明一切。李商隱的《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頭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諷刺挖苦的味道相當明顯。鄭畋《馬嵬坡》中“景陽宮井又何人”,以陳後主和張麗華比李隆基和楊玉環,隱含譏刺。還有杜甫的“中自誅褒妲”,劉禹錫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禍水的錯誤觀念。李靚的這首絕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說超過了前人。

  詩的前兩句是對《長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個片斷: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艱難行程中,“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李隆基“夜雨聞鈴斷腸聲”,寫成《雨霖鈴曲》以寄恨。這就為後面的議論定下了基調——在“漁陽鼙鼓動地來”時,唐軍節節敗退,安祿山“徑截輜重,橫攻士卒”,官軍則“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這一切李隆基想過了嗎?

  後兩句議論警策,有春秋筆法。詩人同情的不是“宛轉娥眉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為之鳴不平呢?那“屍骸遍野”,“骨暴沙礫”的陣亡將士們,“精魂何依”?那個昏君李隆基卻根本沒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點都不會動心,因為他唯一感到痛心併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妃。連六軍生死,國家興亡都不過問,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許人也,還用詩人多說嗎?全詩到此嘎然而止,“含有餘不盡之意”在於言外。

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

李觏朗讀
()

猜你喜歡

蜀道如天夜雨淫,亂鈴聲裡倍沾襟。當時更有軍中死,自是君王不動心。

()
孫原湘 : 長恨辭 其四

花香月色舊闌干,不忍重經況忍看。是我心知天必忌,為卿淚滴地無乾。

渾如夢裡還尋夢,虛被歡稱未盡歡。從此一雙紅豆顆,拋沉碧海恨漫漫。

()
孫原湘 : 長恨辭 其二

病中密誓淚紛紛,細喘如絲語不分。到死未能忘子建,佗生應得配參軍。

玉簫果許常為媵,神女何辭暫化雲。只是費伊方寸血,相如新誄卓文君。

()
孫原湘 : 長恨辭 其三

聽到傷心伏枕辭,如何忍得淚千絲。六州已鑄今生錯,萬劫難消此願痴。

眼看神娥奔月去,魂愁天女下凡遲。不關貪守重生約,正恐輕生轉負伊。

()
孫原湘 : 長恨辭 其一

穠華一樹委千春,頓失蛾眉絕代顰。嘔血但知呼負負,回身猶想抱真真。

溫柔盡折三生福,驚恐虛勞十載神。一慟靈床還未敢,自憐終屬薄情人。

()

長恨秋風似轉輪,幾番吹卻後來人。清宵漫倚疏桐月,雲最堪憐是妾身。

()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閒蕩木蘭舟,誤入雙鴛浦。

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
范成大 : 續長恨歌

紫薇金屋閉春陽,石竹山花卻自芳。

莫道故情無覓處,領巾猶有隔生香。

()
范成大 : 續長恨歌

驪山六十二高樓,突兀華清最上頭。

玉羽川長湘浦暗,三郎無事更神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