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謠

巴女謠朗讀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巴女謠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個巴地小女孩騎著牛兒,唱著竹枝詞,沿著處處盛開著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註釋

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帶。

竹枝:竹枝詞,指巴渝(今重慶)一帶的民歌。

藕絲:這裡指荷葉、荷花。傍:靠近,鄰近。

還家錯:回家認錯路。

槿籬:用木槿做的籬笆。木槿是一種落葉灌木。

巴女謠鑑賞

  詩人以平易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恬靜閒雅的巴女放牛圖。“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寫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煙靄四起,江上菱葉鋪展,隨波輕漾,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面,亢聲唱著山歌,沿著江邊彎彎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迴轉家去。如此山鄉風味,極其清新動人。

  下兩句:“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純然是小孩兒天真幼稚的說話口氣,像是騎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對於旁人的一段答話。這時天色漸漸晚了,可是這個頑皮的小傢伙還是一個勁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聽任牛兒不緊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會兒天黑下來,要找不到家門了!不料這個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為然地說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見伸出木槿籬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葉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開華,花有紅、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帶農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當作辨認的標誌。小女孩這番自作聰明的回話,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經地告訴人們“我家爺爺是長鬍子的”一樣的引人發笑。詩中這一逗人啟顏的結句,對於描繪人物的言語神情,起了畫龍點睛的妙用。

  古人說:“詩是有聲畫。”這首小詩就是如此。因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豐富的色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綠和竹篙上紫、白相間的槿花),而且還有姑娘清脆的歌聲。《竹枝詞》是流行在巴渝一帶的民歌,從詩人劉禹錫的仿作來看,謳歌天真純潔的愛情是它的基本內容。從此詩中可以想見,這位巴女正是在縱情歌唱著她青春的情懷,這從“藕絲菱葉”似乎也能得到一點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騎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著,像移動的電影鏡頭一般,慢慢地把讀者的視線引向空闊的遠方。“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使整首詩充滿樂觀開朗的氣息,給予讀者一種健康的美的享受。

  這是於鵠採用民謠體裁寫的一篇詩作,詞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川江農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靜生活的一個側面,讀來饒有雋永動人的天然情趣。

於鵠

於鵠,大曆、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遊》、《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

于鹄朗讀
()

猜你喜歡

謝翱 : 楚女謠

楚山蕭蕭吹紺發,楚女採蓮歌夜發。年年種菂遲成藕,水深拔根絲在手。

懸房學繭秋雨多,化為魂夢巢蜂窠。前花作實採已盡,後花尚蕊船未過。

()
毛澄 : 巴女詞 其一

填卻瞿唐峽,郎船何處流。門前烏桕樹,留著系郎舟。

()
毛澄 : 巴女詞 其二

郎去遺紅豆,巴山暖易生。妾留多夜雨,枕上怨無晴。

()
李白 : 巴女詞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
薩都剌 : 鬻女謠

揚州嫋嫋紅樓女,玉筍銀箏響風雨。繡衣貂帽白麵郎,七寶雕籠呼翠羽。

冷官傲兀蘇與黃,提筆鼓吻趨文場。平生睥睨紈褲習,不入歌舞春風鄉。

()
元好問 : 黃金行
...。入門喚婦不下機,淚子垢面兒啼飢。

君詩只有貧女謠,何曾夢見金縷衣。外家翁媼日有語,嫁女書生徒爾為。

()

路懸石磴緣崖入,徑繞鬆篁度澗遊。峰起崔嵬移日觀,江浮青翠簇蓬丘。

遙空秋色團高扇,落日歌聲動玉樓。巴女不知搖落早,採芳猶競芰蓮舟。

()
白居易 : 竹枝詞四首
...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
...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