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朗讀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未知明日事,餘襟良以殫。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譯文及註釋

譯文

今日天氣多美好,管樂清吹鳴琴彈。

感慨柏下長眠者,人生怎能不為歡?

清歌一曲發新聲,新酒使人開笑顏。

未知明日生死事,快意當前且盡歡。

註釋

諸人:眾人。周家墓:據《晉書·周訪傳》載:陶侃(kǎn)當初鄉居未顯達時,遭父母喪,將要下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尋牛時遇一老父,老父說:“前岡見一牛,眠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說:“此亦其次,當出二千石。”於是陶侃葬父母於前一山。將另一山指示給周訪,訪葬其父,果為刺史。陶、周兩家世婚。陶淵明這次所遊之地,也許就是周訪家墓。

清吹:指管樂器。鳴彈:指絃樂器。

感:感悟,有感於。柏下人:指葬在柏樹下的墓中人。安得:怎能。

清歌:清亮的歌聲。散:發出。綠酒:新酒。剛釀出來的酒呈綠色,故稱。開:啟。芳顏:美好的容顏。指笑逐顏開。

明日事:指將來之事,包括生死之憂。襟:心懷。良:甚。殫(dān):竭盡。

參考資料:

1、孟二冬 .《陶淵明集譯註》 :崑崙出版社 ,2008-01 .第30頁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創作背景

  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詩人歸田以後,同幾位友人共遊周家墓柏下,在路上看到諸多事物,又聯想到了自己退隱之後的境況,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孟二冬 .《陶淵明集譯註》 :崑崙出版社 ,2008-01 .第30頁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鑑賞

  這首詩就內容看,當是陶淵明歸田以後的作品。篇幅簡短,內容平凡,但卻博得很多人的讚賞,當有其不平凡的所在。說平凡,如“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寫在某一天氣候很好的日子裡,和一些朋友結伴出遊,就地開顏歡飲,或唱“清歌”,或吹管樂和彈奏絃樂以助興。這都是很普通的活動,詩所用的語言也很普通。說不平凡,因為所遊是在人家墓地的柏樹下,要“為歡”偏又選擇這種容易引人傷感的地方。在引人傷感的地方能夠“為歡”的人,不是極端麻木不仁的庸夫俗子,應該就是胸懷極端了悟超脫,能勘破俗諦,消除對於死亡的畏懼的高人。淵明並不麻木,他明顯地“感彼柏下人”死後長埋地下所顯示的人生短促與空虛;並且又從當日時事的變化,從自身的生活或生命的維持看,都有“未知明日事”之感。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為歡”;還能做到“餘襟良已殫”,即能做到胸中鬱積盡消,歡情暢竭,當然有其高出於人的不平凡的了悟與超脫。以論對於生死問題的了悟與超脫,在淵明的詩文中,隨處可見,如《連雨獨飲》:“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五月中和戴主簿》:“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神釋》:“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輓歌詩》:“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歸去來兮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是一種自然運化觀、樸素生死觀,比起當時“服食求神仙”、追求“神不滅”的士大夫,不知高出多少倍。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渊明朗讀
()

猜你喜歡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

吾生幸凝湛,智浪紛競結。流宕失真宗,遂之弱喪轍。

雖欲反故鄉,埋翳歸途絕。滌除非玄風,垢心焉能歇。

()

解組無多日,歸哉喜欲狂。臨風成邂逅,載月下滄浪。

酌酒傳清影,鳴橈擊素光。它年隔千里,此夜莫相忘。

()

老柏生崇岡,本是蒼虯種。何年徙靈根,幸託先臣壟。

長持俊彫節,久荷君王寵。歲月駸駸不相待,漢畤秦宮一朝改。

()

鳧乙天遙水驛長,笠車貪貳會稽章。

風從射的迎仙舸,水是山陰作禊堂。

()
蘇泂 : 周家步

兒時下上老翁家,常記維舟岸有沙。

今日沙移吾亦壯,此翁居處只桑麻。

()
吳與弼 : 泊周家渡

朔風微雨月朦朧,周渡相將夜落篷。內省秪應隨遇好,前程不必計窮通。

()
白居易 : 題周家歌者

清緊如敲玉,深圓似轉簧。一聲腸一斷,能有幾多腸。

()
趙汝燧 : 泊舟周家步

梢子商量乘早泊,向前十里不逢村。卸帆斂柁依山腳,繫纜添樁傍樹根。

月魄知風昏有暈,秋光入水淨無痕。五更露下欺孤枕,忽聽新鴻更斷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