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脣·縣齋愁坐作

點絳脣·縣齋愁坐作朗讀

秋晚寒齋,藜床香篆橫輕霧。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雲外哀鴻,似替幽人語。歸不去。亂山無數。斜日荒城鼓。

點絳脣·縣齋愁坐作鑑賞

  此篇寫詞人在縣衙愁坐的情思。開章“秋晚寒齋”一句,寫出了詞人愁坐的時間、地點:寒秋季節,傍晚時分,“齋”指縣衙齋室,點明瞭地點,呼應了詞題。抒情主人公坐在簡陋的藜木床上愁思悶想,看如篆字的薰香嫋嫋,似輕霧橫飄,“香篆橫輕霧”在詞中既是寫實,更有比興作用,那縈迴的篆香如愁緒徘徊,那橫飛的輕霧像悲思幾縷。“閒愁幾許”以直接抒情之筆,寫此時此刻內心獨特感受。這愁是什麼?是離家背井的鄉愁,是久別妻室的相思,是羈臣遠謫的憂慮……。詞人沒有明指,只寫了一個“閒”字,令讀者想像,去品味。“夢逐芭蕉雨”一句頗為精妙。“芭蕉雨”是一個悲愁意象,“雨打芭蕉,分明葉上心頭滴”。“香篆橫輕霧”這一視覺形象已將詞人引入夢幻之中,“夢逐芭蕉雨”這一聽覺形象又使詞人在夢幻之中聽到雨打芭蕉的淅瀝之聲,在夢幻中彷彿覺得淅瀝的雨不是滴在葉上,而是敲擊著自己的心頭,這豈不更加濃了幾許愁思?這句中的“逐”字下得好,將詞人追尋“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動化了,從而強調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為表現愁情而設景;如果改為“聽”字,則是強調了“芭蕉雨”的客體存在,其藝術效果是頗不相同的。

  下片繼續寫詞人在寒齋內所見所感。“雲外哀鴻,似替幽人語”寫詞人仰望室外,只見天高雲淡。孤鴻遠去,聽見那雁聲淒厲,如泣如訴,好象替幽人低語,傾訴衷腸。詞人將孤雁與幽人類比,因兩者有可比性,孤鴻獨飛天涯,幽人羈旅他鄉,其孤寂淒涼是相同的。一個“替”字將兩者關係聯絡得更緊密了。然而大雁秋去春來,還有歸鄉之時,而自己呢?卻是羈臣遠謫難得返鄉,故詞人感慨道:“歸不去”。這三字有多少悲哀與辛酸,有多少惆悵與憤慨。這種感情曾反覆抒發過:“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江神子》),“羈懷都在,鬢上眉頭。似休文瘦,久通恨,子山愁。”(《行香子》),“暮暮來時騷客賦”,“天留花月伴羈臣”(《浣溪沙》)。為什麼“歸不去”,詞人未明寫,而是以“亂山無數”的形象出之,“山無數”可見歸程障礙重重,著一“亂”字,更加重了歸程艱險,這“亂山無數”的形象,自然也就蘊含了詞人心緒煩亂與憂愁。這是眼前景,更是心中景。結句“斜日荒城鼓”,暗點詞題“愁”字,照應開頭,寫在深秋的斜暉中,詞人身處一片荒城之中,聽暮鼓聲聲,那遷客羈臣淒涼孤寂的感受何處訴說?最後兩句之妙,在於以景結情,那亂山、斜日、荒城、暮鼓,都染上了詞人的主觀色彩,加深了題旨的表達。

  全篇緊緊圍繞“愁”字展開,以富有特徵的景物──晚秋寒齋、芭蕉夜雨、雲外哀鴻、亂山無數、斜日荒城、暮鼓聲聲,勾出了一個典型環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齋愁坐的人物形象,令讀者可以見其景、聞其聲、感其情、悟其心。此真所謂“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擬象”(錢鍾書語)之佳篇也。

葛勝仲

葛勝仲 (1072~1144) 宋代詞人,字魯卿,丹陽(今屬江蘇)人。紹聖四年(1097)進士。元符三年(1100),中巨集詞科。累遷國子司業,官至文華閣待制。卒諡文康。宣和間曾抵制徵索花鳥玩物的弊政,氣節甚偉,著名於時。與葉夢得友密,詞風亦相近。有《丹陽詞》。 ...

葛胜仲朗讀
()

猜你喜歡

子規夜夜啼櫧葉,遠道逢春半是愁。芳草伴人還易老,
落花隨水亦東流。山臨睥睨恆多雨,地接瀟湘畏及秋。
唯羨君為周柱史,手持黃紙到滄洲。

()
向子諲 : 點絳脣

俗呼點絳脣

綠水青山,一輪明月林梢過。有誰同坐。妙德毗盧我。

()
顧信芳 : 點絳脣

雨過晴窗,參差花影和簾捲。袖羅寒淺。獨立閒庭晚。

新雁橫空,天寫秋雲怨。斜陽岸。亂愁千點。落葉西風滿。

()
馮永軍 : 點絳脣

水驛山程,一肩行李平生慣。來鴻去燕,不厭長相伴。

道故他鄉,杯酒何須勸。家山遠,歸期又緩,努力加餐飯。

()
袁思亮 : 點絳脣

春已將歸,燕鶯不解東風語。盡情啼處。商略花間住。

可惜繁枝,明日香非故。蘅蕪路。亂煙殘絮。做就黃昏雨。

()
廖行之 : 點絳脣

此去何之,駢闐車馬朝來起。揚鞭西指。意氣眉間是。
閭里兒童,競矚秦蕭史。歸時幾。快瞻行李。還看如雲喜。

()
曹勳 : 點絳脣

慘慘春陰,畫橈寒漾梅風去。冷風吹度。愁入淮山路。
歌扉歸期,只恐春城暮。人何處。柳汀煙渚。聽盡篷窗雨。

()
蔡伸 : 點絳脣

玉筍持杯,斂紅顰翠歌金縷。彩鴛戢羽。未免群雞妒。
我為情多,愁聽多情語。君休訴。兩心堅固。雲裡千條路。

()
謝逸 : 點絳脣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