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山晚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唐代。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山晚一作: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朓樓遠眺晴空。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江上兩座橋彷彿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煙之中;秋色蒼茫,梧桐也已經顯得衰老。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謝先生呢?
謝朓北樓:即謝朓樓,為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故址在陵陽山頂,是宣城的登覽勝地。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詩人。
江城:泛指水邊的城,這裡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區的方言,無論大水小水都稱之為“江”。
兩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鳳凰橋,句溪上有濟川橋。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
雙橋:指鳳凰橋和濟川橋,隋開皇(隋文帝年號,公元581~600年)年間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人煙:人家裡的炊煙。
北樓:即謝朓樓。
謝公:謝朓。
此詩創作時間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相近,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不久。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與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的秋天,李白兩度來到宣城,此詩當作於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節後。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代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迴映帶著整個城郊,“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景色十分明淨。詩人憑高俯瞰,“江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說:“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裡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髮出來的。從結構的關係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嶧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說“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著,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用語十分恰當。“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下橋叫做濟川橋,在城東陽德門外,都是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年)的建築。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璨色彩。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這兩句與詩人的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水》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似。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絡起來;然而同中有異,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兩者所給予讀者的美感也不一樣,而詩人想象的豐富奇妙,筆致的活潑空靈,則同樣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裡,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裡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詩人“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詩人那寂寞的心情,讀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舊遊之地,此時他又重來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詩人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陪範宣城北樓夜宴。張祜。陪範宣城北樓夜宴。 華軒敞碧流,官妓擁諸侯。粉項高叢鬢,檀妝慢裹頭。亞身摧蠟燭,斜眼送香球。何處偏堪恨,千回下客籌。
宣城北樓,昔從順陽公會於此。鮑溶。宣城北樓,昔從順陽公會於此。 詩樓郡城北,窗牖敬亭山。幾步塵埃隔,終朝世界閒。憑師看粉壁,名姓在其間。
陪汎芳池醉北樓,水花繁豔照膺舟。亭臺陰合樹初晝,弦管韻高山欲秋。
皆賀虢巖終選傅,自傷燕谷未逢鄒。昔時恩遇今能否,一尉滄洲已白頭。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 其一。許渾。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 其一。 陪汎芳池醉北樓,水花繁豔照膺舟。亭臺陰合樹初晝,弦管韻高山欲秋。皆賀虢巖終選傅,自傷燕谷未逢鄒。昔時恩遇今能否,一尉滄洲已白頭。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許渾。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二首。 陪泛芳池醉北樓,水花繁豔照膺舟。亭臺陰合樹初晝,弦管韻高山欲秋。皆賀虢巖終選傅,自傷燕谷未逢鄒。昔時恩遇今能否,一尉滄洲已白頭。江上西來共鳥飛,剪荷浮泛似輕肥。王珣作簿公曾喜,劉...
題宛陵北樓。鄭準。題宛陵北樓。 雨來風靜綠蕪蘚,憑著朱闌思浩然。人語獨耕燒後嶺,鳥飛斜沒望中煙。鬆梢半露藏雲寺,灘勢橫流出浦船。若遣謝宣城不死,必應吟盡夕陽川。
送前汝州李侍御罷歸宣城。許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罷歸宣城。 吟詩早得名,戴豸又加榮。下國閒歸去,他人少此情。雲移寒嶠出,燒夾夜江明。重引池塘思,還登謝脁城。
奉和宣城張太守南亭秋夕懷友。錢起。奉和宣城張太守南亭秋夕懷友。 池館蟪蛄聲,梧桐秋露晴。月臨朱戟靜,河近畫樓明。卷幔浮涼入,聞鍾永夜清。片雲懸曙鬥,數雁過秋城。羽扇揚風暇,瑤琴悵別情。江山飛麗藻,謝脁讓前名。
劉楨病發經春臥,謝脁詩來盡日吟。三道舊誇收片玉,
一章新喜獲雙金。信題霞綺緘情重,酒試銀觥表分深。
病中辱崔宣城長句見寄兼有觥綺之贈因以四韻總而酬之。白居易。病中辱崔宣城長句見寄兼有觥綺之贈因以四韻總而酬之。 劉楨病發經春臥,謝脁詩來盡日吟。三道舊誇收片玉,一章新喜獲雙金。信題霞綺緘情重,酒試銀觥表分深。科第門生滿霄漢,歲寒少得似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