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遇風

汨羅遇風朗讀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汨羅遇風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從南方歸來不必再象屈原那樣為報國無門而悲傷自憐,眼看著就能回到長安回到朝堂。

在這春風中行進在汨羅江邊的路上,回想起先賢,激勵著自己要有所作為,不要辜負了這開明的時代。

註釋

汨羅江,水名,在湖南省東北部。

修門:《五百家注》引孫汝聽曰:“《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兮。注云:修門,郢城門。”此借指長安城門。

明時:政治清明之時。

汨羅遇風創作背景

  楚國大夫屈原憂憤國事,懷石自沉於此江。後人常臨汨羅江憑弔屈原。柳宗元三十三歲時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而貶為永州司馬(今湖南零陵)。在永州司馬這個閒職上任滿十年,十年之後,又被髮配到更遙遠的邊荒之地的柳州。此詩可能就作於南行的途中。

參考資料:

1、孫立.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80-81

汨羅遇風鑑賞

  吟詠屈原的詩詞,也有相當多的是一些遷客騷人,宦遊經過秭歸等地時,於羈旅之中吊念屈原,含有對自己身世遭際的感嘆。詩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運,把個人遭受排斥打擊的忿恨和不滿壓抑在心中。柳宗元還寫過“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引屈原為知己,抒被貶謫抑鬱憂憤之情。

  “南來不作楚臣悲”,南來,點明自己的處境;寫詩人回顧貶湘時,已下定決心,不作悲愴的楚臣。即不願像屈原那樣因憤世而懷沙自沉。“不作楚臣悲”,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不會像屆原那樣,因憂國憂民而自沉於水。為何不悲?

  “重入修門自有期”,表明詩人憧憬未來,有信心勵精圖治,再幹一番事業。詩人以一達觀的心態,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開頭二句寫事、抒情,皆未言及風,三句則引入風的描寫。

  “為報春風汨羅道”,述說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又來到汨羅,這條路不是沉淪之路,而是充滿希望之路。詩人為了答謝在汨羅江旅途道上春風吹拂,“莫將波浪枉明時”,再次指出不能像汨水的波濤淹沒到大湖中,而是下決心不辜負元和中興的美好時光。波浪,人生波折,社會動盪。“莫”、“波浪”、“枉”、“明時”暗寓出詩人不因為遭受到挫折而耽擱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時施展才乾的情愫。

  觀此詩作,以七絕近體而存古韻,以平實質樸而寄深情,中唐以後少有人能及。東坡嘗評子厚之詩:發纖穠於古簡,寄至味於淡泊。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實的語句,卻能感人至深;沒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敘述,卻是發自肺腑。詩中寫江中遇風,並未具體寫風的表現,而是以人生的經歷、體驗作為主要表現內容,將“春風”作一點綴,以此與作者那樂觀的心境相互映襯。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朗讀
()

猜你喜歡

聖宋非強楚,清淮異汨羅。

平生仗忠信,盡室任風波。

()

遇風仙,心開悟。人我心無,無愛無憎妒。一切女男同父母。三教門人,盡是予師父。好清閒,喜歌舞。晝乞殘餘,夜宿悲田所。上下中丹常密護。九轉功成,蓬島通雲路。

()
葉茵 : 遇風

卷地沙塵撲面來,歸舟不進去帆飛。

世間何事無遲速,逆者由來順者機。

()
胡安 : 遇風

連日尋春到酒家,東風作惡暗黃沙。

已曾報過平安竹,只是吹殘富貴花。

()
孔武仲 : 故縣遇風二首

狂風奔屋似輣車,旅枕清寒一倍加。

半夜雨聲收拾盡,曉來飛雪不成花。

()
韓琦 : 紫濛遇風

草白崗長暮驛賒,朔風終日起平沙。寒鞭易促鄣泥躍,冷袖難勝便面遮。

迥嶺捲回雲族破,遠天吹入雁行斜。土囊微乞緘餘怒,留送歸程任擺花。

()

弭棹乾門浪未平,同舟太半已山行。自慚不是婁師德,免葬江魚賴友生。

()

薄暮登舟海颶生,短篷攲側浪崢嶸。江神正好憐行客,莫待他時卻世情。

()
楊萬里 : 永和遇風

未嫌春脕不多花,只愛青原綠似爪。

剩欲開懷納巖嶽,可堪病眼著風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