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其二

時運·其二朗讀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人亦有言,稱心易足。

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時運·其二譯文及註釋

譯文

長河已被春水漲滿,漱漱口,再把腳手沖洗一番。

眺望遠處的風景,看啊看,心中充滿了喜歡。

人但求稱心就好,心意滿足並不困難。

喝乾那一杯美酒,自得其樂,陶然復陶然。

註釋

洋洋:水盛大貌。平澤:澆滿水之湖泊。

漱、濯(zhuó):洗滌。

邈(miǎo)邈:遠貌。遐景:遠景。

載:語詞。矚:注視。此句寫詩人眺望遠景,心感欣喜。

稱(chèn):相適合,符合。

揮茲一觴(shāng):意謂舉觴飲酒。揮:傾杯飲酒。

參考資料:

1、袁行霈.中國文學作品選注(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93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5-8

時運·其二創作背景

  此詩寫作時間在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當時陶淵明四十歲,正閒居在家鄉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他在三月三日出遊東郊,想起曾點說過的那一番話,寫下了這首紀遊的《時運》詩。古代三月三有修褉的風俗,此詩中的“遊暮春”、“春服既成”、“乃漱乃濯”等正與修褉事相合。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5-8

時運·其二鑑賞

  寫自己在水邊的遊賞,這情趣和《論語》中說的“浴乎沂,風乎舞雩”相似。“洋洋平澤”,是說水勢浩大而湖面平坦,詩人就在這湖邊洗濯著(這裡“漱”也是洗滌之意);“邈邈遠景”,是說遠處的景色遼闊而迷濛,它引人矚目,令人欣喜。這四句中寫動作的兩句很簡單,其實就是四個動詞。“乃”和“載”都沒有實義,主要起湊足音節、調和聲調的作用。寫景的兩句也很虛,不能使讀者切實地把握它。但實際的效果如何呢?那洋洋的水面和邈邈的遠景融為一氣,展示著大自然浩渺無涯、包容一切的寬廣。

  詩人在湖中洗濯,在水邊遠望,精神隨著目光延展、瀰漫,他似乎和自然化成了一個整體。這四句原是要傳佈一種完整而不可言狀的感受、氣氛,倘若某一處出現鮮明的線條和色塊,就把一切都破壞了。後四句是由此而生的感想:凡事只求符合自己的本願,不為世間的榮利所驅使,人生原是容易滿足的。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在朦朧醉意之中,我就自得其樂。

  以上是說暮春之遊在自然中得到的欣喜。陶淵明熱愛自然,這是人所皆知的。他病重時寫給幾個兒子的遺書中,還言及自己“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不過,陶淵明之熱愛自然,內中還深含著一層人生哲理。在他看來,多數人由於違背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無止境的慾望,於是虛偽矯飾,傾軋競爭,得則喜,失則憂,人生就在這裡產生了缺損和痛苦。

  而大自然卻是無意識地循著自身的規律運轉變化,沒有慾望,沒有目的,因而自然是充實自由的,無缺損的。人倘能使自己化同於自然,就能克服痛苦,使人生得到最高的實現。

  至於陶淵明“欣慨交心”,並有一種感傷的緣由是他終究不能完全脫離社會而完全面對著自然生活——即使是做了隱士。當時動盪不寧、惡濁昏暗的社會現實,與陶淵明筆下溫和平靜的自然,恰成為反面的對照。它不能不在詩人的心中投下濃重的陰影。三四兩章傷今懷古的感嘆,正是以此為背景的。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渊明朗讀
()

猜你喜歡

陶淵明 : 時運·其二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
蘇軾 : 和陶時運四首

下有澄潭,可飲可濯。

江山千里,供我遐矚。

()
蘇軾 : 和陶時運四首

旦朝丁丁,誰款我廬。

子孫遠至,笑語紛如。

()

因時運。聖策施。長蛇交解。群桀離。勢窮奔吳。虎騎厲。

惟武進。審大計。時邁其德。清一世。

()

時運多難。道教痡。天地變化。有盈虛。蠢爾吳蠻。虎視江湖。

我皇赫斯。致天誅。有征無戰。弭其圖。天威橫被。廓東隅。

()
陶淵明 : 時運

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遊,欣慨交心。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
郭之奇 : 時運

日月既遷人,人自為今昔。漠漠千古悲,忽向微躬責。

抱情遊八方,歲時無暖席。朝折若木枝,暮總扶桑策。

()
黃淳耀 : 和時運

翩翩同人,藹藹芳朝。非駕非舟,即彼近郊。新蓱泛沚,溫煦凝宵。

一雨如絲,溪卉皆苗。悠悠方塘,我纓既濯。膴膴清圳,載遊載矚。

()

相逢惟問卜,時運果何如。軍正還為掾,金吾不讀書。

十年羈旅困,四海故人疏。爭似長江上,持竿坐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