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東風·息齋畫竹

沉醉東風·息齋畫竹朗讀

葛陂裡神龍悅形,丹山中彩鳳棲庭。風吹粉籜香,雨洗蒼苔冷,老仙翁筆底春生。明月闌干酒半醒,對一片兒瀟湘翠影。

沉醉東風·息齋畫竹譯文及註釋

譯文

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龍還了原身,畫在屋牆上,惹得鳳凰飛來棲停。一陣風過,筍殼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聞,竹下的蒼苔,彷彿還保留著雨後的溼冷。息齋道人李衍的畫竹真是妙筆生春。當明亮的月光縱橫地投下清影,我睜開酒後初醒的眼睛,簡直像是面對著一片翠生生的瀟湘竹林。

註釋

息齋:元畫家李衍,號息齋道人。善繪竹,有《竹譜》。

葛陂裡神龍悅形:《神仙傳》載,東漢費長房身跨青竹杖騰身入雲,下地後棄杖於葛陂水中,竹杖即化為青龍。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縣境內。

籜(tuò):竹的殼葉。

闌干:縱橫貌。

瀟湘翠影:謂竹。湘地以產斑竹著稱,稱湘妃竹,相傳為湘夫人淚點灑竹而化。

參考資料:

1、天下閱讀網.沉醉東風·息齋畫竹

沉醉東風·息齋畫竹鑑賞

  《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介紹李衍:“善畫竹,青綠設色師李頗。人爭欲得之,求者日踵門不厭。畫竹二百年來,用意精深,無如之者。後使交趾,深入竹鄉,於竹之形色情狀,辨析精到。”故宮博物院藏有他的畫竹,不易見,但這首曲子卻能使讀者想見其作品的風神。

  該篇題為“息齋畫竹”,作者卻並不直接評說竹子畫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兩則傳說的典故:一是東漢仙人費長房,擲青竹杖化龍事。作者將畫上的竹子比為“神龍蛻形”,可見竹姿的勁健和生動。二是鳳凰食竹事。“丹山”是鳳凰的巢穴,鳳凰非竹實不食,如今受到畫竹的誘惑而飛來“棲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畫。“神龍”、“綵鳳”,對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畫竹本身的暗喻,後者則是作者觀畫後的奇特聯想。這兩句用的都是神話傳說,作者引為感受,實是讚美李衍繪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兩句,進一步細繪畫面的內容。李衍的這幅竹子,中間夾雜著新竹,竹尖從“粉籜”中抽出,而竹下還點綴著苔蘚。畫竹畫出殼皮上的細粉已是夠絕的了,更何況是那樣鮮活,彷彿一陣風吹來還會揚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蒼,調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畫上的蒼苔還讓人產生“冷”的感覺,似乎剛剛經受過一番雨水的洗刷。這兩句充分調動了藝術審美的聯想,綜合了形、色、香、覺的感官享受,將“息齋畫竹”的外象和氣質重現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筆底春生”,人們恐怕會錯以為是一叢真竹子呢。

  末兩句顯示了“息齋畫竹”的總體效果。李衍畫在壁上的這幅傑作,猶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彷彿置身於瀟湘一帶的自然美景之中。這兩句富於詩情畫意,用明月闌珊、酒意瞢騰、瀟湘縹緲這種種充溢著朦朧美的意境作為借襯,展現出畫作娟美的風神。全篇未出“畫竹”二字,卻句句不離題面;不下文字斷語,卻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說明。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後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為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後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徐再思朗讀
()

猜你喜歡

葛陂裡神龍悅形,丹山中彩鳳棲庭。風吹粉籜香,雨洗蒼苔冷,老仙翁筆底春生。明月闌干酒半醒,對一片兒瀟湘翠影。

()

葛陂裡神龍蛻形,丹山中彩鳳棲庭。風吹粉籜香,雨洗蒼苔冷,老仙翁筆底

春生。明月闌干酒半醒,對一片兒瀟湘翠影。 春情

()

深宮雨過長苔痕,誰憶羊車舊日恩。惟有集賢癯學士,一枝漠漠記黃昏。

()

筆端隨意長清標,疏葉生風剪剪飄。羸馬城南看新筍,雨餘初散集賢朝。

()

仙客揮毫不可招,綠雲猶繞翠蕤飄。天風吹醒丹淵夢,冉冉青鸞下九霄。

()

使君弭節毗陵日,屏障家家有畫圖。何似小窗橫幅好,青鸞雙過洞庭湖。

()

平生無計醫凡俗,每思開軒學種竹。息齋此畫自何來,坐覺寒陰滿書屋。

斷根入地吳蠶僵,密葉排雲威鳳翔。灑灑清風照長渭,濛濛翠霧浮清湘。

()
何景明 : 題黃車駕畫竹

畫竹忌屈不忌直,息齋由來有筆力。今之畫圖幾百年,人間尚自留真墨。

空堂晝掛風雨寒,明滅纖霧生微瀾。細觀見竹不見畫,何時石上削此三琅玕。

()
盧摯 : 沉醉東風

恰離了綠水青山那搭,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野花路畔開,村酒槽頭榨,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勸咱,白髮上黃花亂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