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雷

新雷朗讀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新雷譯文及註釋

譯文

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寒盡而帶來春天,悄悄地安排好萬紫千紅的百花含苞待放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萬紫千紅,只等春雷一響,百花就將競相開放。

註釋

新雷:春天的第一個雷聲,象徵春天的蒞臨。古人認為雷是動生萬物的

造物:指天。古人認為天是創造萬物的

每於:常常在。

新雷創作背景

  這首絕句寫於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鴉片戰爭前的十餘年。當時清政權腐敗黑暗,已臻至絕境;而西方的鴉片貿易,又在不斷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這內外交困的局勢,既滿懷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來。《新雷》正是寄寓這種複雜情緒的產物。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 .《元明清詩三百首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413 .

新雷鑑賞

  這首詩平順自然,沒有難詞拗句,比較容易領會。在藝術構思上,詩人卻匠心獨運,使詩歌的表達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詩人的移情手法,賦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動和思維能力。“造物無言卻有情”,作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來並不具有人類的情感和思維。詩人筆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維,而且在不言不語之中,飽含著對人類的感情。這表現在害怕寒冷的人類,在最難熬的時刻,自然界會冬去春來,帶來溫暖。不僅如此,還刻意安排了萬紫千紅的百花,來愉悅人類、安慰人類。這一切,只等一聲春雷炸響之後,就出現了。自然四時執行,本來是自然界的規律,無情緒可言。詩人有意識地把人類的情緒活動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與詩人共鳴的思想感情活動。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實際上是詩人思緒改造過了的自然。在這個自然畫面上,寄託了詩人對於一種新的社會環境,新的生活氣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啟示了讀者對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詩人在處理全詩情緒的轉換時,巧妙地利用最富於孕育性的時刻這一美學手段。詩人不寫新雷之後滿目歡愉的情形,而集中寫新雷炸響前夕,萬物俱備而萬物俱待這一關鍵時刻,使畫面更富懸念,更具戲劇色彩。因為造物有情,寒盡春生,千紅萬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時間彷彿處於靜止的等待之中。這是巨大變化前夕的平靜,是第一聲春雷炸響前的寂靜。所以,平靜、寂靜之中,蘊藏著即將爆發的鉅變。在人們的情緒上,只有這樣的時刻,最令人緊張,也最富於想象力。詩人抓住了第一聲春雷炸響前夕這個富於孕育性的時刻,更能表達他對春天的渴望,對新的生活環境的渴望。

  因為詩人巧妙運用了移情手法和富於孕育性的時刻,來描寫冬盡春來一時間情緒的波瀾,詩歌雖然短小,卻雋永清新,為人傳唱。

張維屏

張維屏(1780-1859年),字子樹,號南山,又號鬆心子,晚號珠海老漁,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因厭倦官場黑暗,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裡,隱居“聽鬆園”,閉戶著述。 ...

张维屏朗讀
()

猜你喜歡

何鞏道 : 新雷

忽忽春光暗裡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

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

讀易方齋夜聽雷,萬分春意自東回。冥冥漸向江邊起,隱隱還從天上來。

電火驅雲崧嶽動,桃花飄浪兩門開。當窗筆陣風霆捲,回視商霖遍九垓。

()
徐璣 : 新春喜雨

農家不厭一冬晴,歲事春來漸有形。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麥壠最先青。

()
韋驤 : 寒食

春來二十日,寒氣尚稜稜。萬甲殊未坼,新雷徒已曾。

山禽鳴瑟縮,道馬足凌兢。節候無驚異,江南舊所稱。

()
陳三聘 : 秦樓月

青膏集。新雷忽起龍蛇蟄。龍蛇蟄。柳塘風快,水流聲急。傷心有淚憑誰浥。尊前容易青衫溼。青衫溼。渡頭人去,野船鷗立。

()
孔武仲 : 城上喬木

城上蒼虯困不醒,春陽已半未回青。

只應一夜新雷震,漸放繁枝擁日星。

()
李端 : 早春夜望

舊雪逐泥沙,新雷發草芽。曉霜應傍鬢,夜雨莫催花。

行矣前途晚,歸與故國賒。不勞報春盡,從此惜年華。

()
司馬光 : 山中早春

山木欣欣意,春光次第催。

欹巾望歸雁,伏檻聽新雷。

()
吳栻 : 靈巖 其二

濟南驚蟄隱新雷,底事陽關疊疊催。不稱濼源湧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

他年發已千莖雪,今日心仍一寸灰。文雅臺邊蝸有舍,甕頭歸去潑春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