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書院詩

嵩陽書院詩朗讀

束髮從政事,佩緩曳長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問之爾何由,必曰因業儒。

自致或世賞,因儒升仕塗。

一朝希鬥祿,輒與故步殊。

佞夫專媚灶,要路事馳驅。

俗夫抗塵容,勾校迷墨朱。

自謂尚市道,不若效賈區。

何必念故業,易地有蘧廬。

嵩陽敞儒宮,遠自唐之廬。

章聖旌隱君,此地構巨集居。

崇堂講遺文,寶樓藏賜書。

賞田逾千畝,負笈昔雲趨。

勸農桑使者,利心巧阿諛。

飛書檄大農,鬻此奉時須。

垣牆聚蓬蒿,觀殿巢鳶烏。

二紀無人跡,荒榛誰掃除。

桑羊固可烹,縣令亦安乎。

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

仁賢任阿衡,天地一朝蘇。

已責復蠲斂,肉骨生膏腴。

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蕪。

淮西高夫子,為政多美譽。

百里政肅雍,民不困追胥。

憤彼釋老子,遺宮遍山隅。

吾儒一何衰,廢跡可嗟吁。

連牋叩洛尹,移文諷使車。

義有子衿恥,功將泮水俱。

興衰雖在天,此意良可書。

卻思鬻此者,於儒與何誅。

又思昔縣令,亦昔儒之徒。

興儒有美意,無忘高大夫。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陝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李廌朗讀
()

猜你喜歡

古道於今嘆《式微》,臨歧執手更依依。山靈似有留行意,一片停雲久不飛。

()

虛堂遠塵累,樂地幾朋來。遊息無非學,文章亦見才。

經行黃葉下,取次碧筠栽。佇想惟吾友,清心絕點埃。

()

荒院重開地,周廬益美輪。吾衰期復古,道在信傳人。

喬木能無恙,今居必有鄰。回思經始日,僅爾薙荊榛。

()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見題名。當時若賦陽春調,獨立中原和楚聲。

()

懶揮楚賦靜心神,李白知誰是後身。試問漢時三柏樹,有靈曾閱幾詩人。

()
鄭善夫 : 題九峰書院
...蔑消沈。濂伊冥契後,作者紛林林。

石鼓未榛莽,嵩陽亦嶔崟。九峰復何如,夫子重幽尋。

()
李東陽 : 泉山書院詩

甘泉山下浥清風,得似滁陽有醉翁。嵐氣每隨天早晚,水聲長繞屋西東。

千尋峭壁瞻依地,萬頃平田灌溉功。二物古來堪比壽,願登巀嵲寫琤琮。

()

昔人黃卷青燈處,滄海桑田幾變更。獨有龍洲洲上水,東流還作誦絃聲。

()

華構淪亡幾百年,雲津風月故依然。天留嘉定文章在,應把貽謀啟後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