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接英豪論,聞君伯仲賢。高談諸老屈,懿行一鄉傳。
處順寧違俗,求歸不待年。終南山色好,長到酒樽前。
毌沆挽辭二首 其一。宋代。韩维。 早接英豪論,聞君伯仲賢。高談諸老屈,懿行一鄉傳。處順寧違俗,求歸不待年。終南山色好,長到酒樽前。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後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餘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聖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
韓維。 韓維(1017年~1098年),字持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子,與韓絳、韓縝等為兄弟。以父蔭為官,父死後閉門不仕。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不久出通判涇州。為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英宗即位,召為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遷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出知襄州,改許州,歷河陽,復知許州。哲宗即位,召為門下侍郎,一年餘出知鄧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紹聖二年(1095年)定為元祐黨人,再次貶謫。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陽郡公,定名為《南陽集》(《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傳。
毌沆挽辭二首 其二。韓維。毌沆挽辭二首 其二。 疇昔西遊雍,相逢各壯年。坐從歌扇密,歡任酒杯傳。樂事空塵土,清名自簡編。耆英滿朝路,回首一潸然。
鄒公挽辭二首 其一。楊時。鄒公挽辭二首 其一。 一伏青蒲上,三年瘴海濱。泉甘不出戶,客醉豈無神。報國心長在,知恩志未伸。追懷垂絕語,空有淚盈巾。
葛郎中挽辭二首 其一。王安石。葛郎中挽辭二首 其一。 卷卷繐帷輕,空堂晝哭聲。衣冠遺故物,杯案若平生。白馬有悲送,赤車非古行。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銘旌。
某氏挽辭二首 其一。李昭玘。某氏挽辭二首 其一。 翟茀朝初罷,升堂拜已非。凝塵孟光案,灑血老萊衣。奩鏡悲鸞舞,庭萱感露晞。西風原上路,無復板輿歸。
蘇才翁挽辭二首 其一。韓維。蘇才翁挽辭二首 其一。 勳業經營內,賢豪許與中。遠圖宜將相,高論自兒童。名掛江雲白,魂歸楚樹紅。諸孤盡才秀,它日大門風。
蘇才翁挽辭二首 其一。王安石。蘇才翁挽辭二首 其一。 空餘一丹旐,無復兩朱轓。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音容歸繪畫,才業付兒孫。尚有故人淚,滄江相與翻。
蘇洵員外挽辭二首 其一。韓琦。蘇洵員外挽辭二首 其一。 對未延宣室,文嘗薦子虛。書方就綿蕝,奠已致生芻。故國悲雲棧,英遊負石渠。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
範蜀公挽辭二首 其一。韓維。範蜀公挽辭二首 其一。 正學躋經席,孤忠入諫垣。論儲十九疏,議樂數千言。勇去高門地,歸乘下澤轅。華顛不及用,遺恨滿丘樊。
溫成皇后挽辭二首 其一。張方平。溫成皇后挽辭二首 其一。 何事高前烈,忘身衛至尊。平生彤管在,憂國玉刀存。一惠彰柔德,深衷憶善言。淒涼金殿月,還照給孤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