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送何生龔生歸曲江。徐鹿卿。送何生龔生歸曲江。 肯為從師出嶺來,三千子亦可人哉。文章要似風騷體,學問非為利祿媒。泥跡尚留鴻爪在,雲程已報鶚書催。儀刑只在鄉關近,前有張餘後有崔。
贈何生潛還番禺。吳與弼。贈何生潛還番禺。 家慶新歡動里閭,黃花綠酒廈渠渠。客窗日月何多也,羲畫麟經伴起居。
寫畫寄良夫。周砥。寫畫寄良夫。 山館風清白日涼,硯池水滿墨花香。青藤三尺清如玉,閒寫喬松近石塘。
送何山人還金華 其三。胡奎。送何山人還金華 其三。 官河水鳥鳴關關,少婦與郎同日還。車上繃兒方解語,到家不識婺州山。
送何山人還金華 其二。胡奎。送何山人還金華 其二。 越溪女兒能浣紗,盪舟自採白荷花。採得荷花休待月,滿江風露早回家。
送何伯溫還鳳陽。陶宗儀。送何伯溫還鳳陽。 索居濠水曲,歲月共悠悠。會面忽今日,憐君已白頭。關山來去路,風雨別離愁。溪上船催發,寒潮沒遠洲。
送何少積還秦中。李英。送何少積還秦中。 秋草正萋萋,秋雲逐馬蹄。鄉心頻對酒,驛舍但聞雞。路隔千山遠,雲浮萬樹低。題詩相憶處,回首玉門西。
題陶淵明圖惠良夫。陸仁。題陶淵明圖惠良夫。 五柳莊前霜葉枯,歸來三徑已荒蕪。自書甲子紀正朔,世上那知劉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