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四載倦為客,樂事良辰豈得兼?官況甚於紗帽薄,酒懷聊為菊花添。
文章無用甘牢落,刀筆隨宜謾伏潛。忽得新詩破孤悶,為君一笑起巡檐。
九日,次韻。清代。刘鹗。 京華四載倦為客,樂事良辰豈得兼?官況甚於紗帽薄,酒懷聊為菊花添。文章無用甘牢落,刀筆隨宜謾伏潛。忽得新詩破孤悶,為君一笑起巡檐。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劉鐵雲[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劉鐵雲[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次韻黃仲宣九日。楊公遠。次韻黃仲宣九日。 又逢重九日,七載寓僧廬。送酒人何在,迎風帽自如。萸肥含味遠,菊瘦著花疎。只麼酬佳節,詩成趼紙書。
次韻慶善九日。葛勝仲。次韻慶善九日。 二九依辰至,追歡付麴生。竹根拚醉臥,菊蕊正牽情。杜曲酬佳節,陶翁愛此名。吹花更吹帽,相值得豪英。
次韻張郎中九日無菊。何景明。次韻張郎中九日無菊。 九日杯空綠,秋城菊未花。雨叢寒慘淡,風樹晚欹斜。獨客悲漂梗,隹人怨折麻。何時開爛熳,沽酒到君家。
次韻受益九日。方回。次韻受益九日。 歸歟豈少舊林塘,何用痡瘏陟彼岡。白髮轉添吾輩老,黃花不減去年香。每嫌佳節多風雨,猶喜炎陬緩雪霜。典盡寒衣償酒債,衰翁聊以醉為鄉。
九日將至次韻。郭奎。九日將至次韻。 秋節重陽近,吳歌子夜哀。棲遲為客久,懷抱向君開。言採籬東菊,聊登江上臺。白門多美酒,誰寄一尊來。
次韻蘇盦丁卯九日。陳寶琛。次韻蘇盦丁卯九日。 竄身海曲倏三秋,豪氣銷磨蟄一樓。但覺涼風催客老,敢希休日恣山遊?勤王豈竟無狐偃,生子誰能似仲謀?九日回思卮共把,桑榆猶及與君收。
次韻九日四首 其三。劉一止。次韻九日四首 其三。 蒲團趺坐冷知秋,笳鼓聲傳出郡樓。閱世夢中知是夢,說禪頭上更安頭。邦君化得俱吟詠,居士年應賦莫休。只恐官梅能動興,從樑江草喚人愁。
次韻九日登吳山。劉泰。次韻九日登吳山。 良辰載酒不虛行,天拔胥山入鳳城。簪菊莫嫌烏帽重,佩萸還喜絳囊輕。長風送雁秋逾淨,斜日團鴉晚更晴。自幸登臨無老態,漫扶雙足放眸明。
次韻黃華和同年九日詩十首 其三。耶律楚材。次韻黃華和同年九日詩十首 其三。 無花復無蝶,不似今秋窮。黃花歲歲別,九日年年同。我居北海南,子在西山東。公餘會何日,一醉閒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