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晉卿,一字文潛,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史識豐厚。一生著作頗豐,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無所不精,與浦江的柳貫、臨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稱為元代“儒林四傑”。他的門人宋濂、王褘、金涓、傅藻等皆有名於世。 ...
黃溍。 黃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晉卿,一字文潛,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史識豐厚。一生著作頗豐,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無所不精,與浦江的柳貫、臨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稱為元代“儒林四傑”。他的門人宋濂、王褘、金涓、傅藻等皆有名於世。
[公元?年至一三六四年]字子章,巢縣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慷慨有志節。早從餘闕學,頗稱之。太祖為吳國公,來歸,從事幕府。朱文正開大都督府於南昌,命奎參軍事。文正得罪,奎亦坐誅。奎工詩,著有望雲集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
郭奎。 [公元?年至一三六四年]字子章,巢縣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慷慨有志節。早從餘闕學,頗稱之。太祖為吳國公,來歸,從事幕府。朱文正開大都督府於南昌,命奎參軍事。文正得罪,奎亦坐誅。奎工詩,著有望雲集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1292—1355)婺州蘭溪人,字文可。七歲力學如成人,年十三為鄉正。劉貞為浙東憲府掾,闢為從事,後薦署興化路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博學,尤善為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有《藥房樵唱》。 ...
吳景奎。 (1292—1355)婺州蘭溪人,字文可。七歲力學如成人,年十三為鄉正。劉貞為浙東憲府掾,闢為從事,後薦署興化路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博學,尤善為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有《藥房樵唱》。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元人,字志道,號虛中,錢塘(今屬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為人,著道士服,隱居西湖之濱。工畫花鳥山水。善詩,多豪逸俊邁之氣。有《霞外詩集》。 ...
馬臻。 元人,字志道,號虛中,錢塘(今屬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為人,著道士服,隱居西湖之濱。工畫花鳥山水。善詩,多豪逸俊邁之氣。有《霞外詩集》。
李道純 ,湖南都樑(武岡)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號清庵,別號“瑩蟾子”。精於內丹學。李道純博學多才,他的內丹理論相容幷包,系統非常完整。其師王金蟾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純融合內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內丹理論以“守中”為要訣。 故後人稱其為內丹學中的中派。 ...
李道純。 李道純 ,湖南都樑(武岡)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號清庵,別號“瑩蟾子”。精於內丹學。李道純博學多才,他的內丹理論相容幷包,系統非常完整。其師王金蟾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純融合內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內丹理論以“守中”為要訣。 故後人稱其為內丹學中的中派。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書,後從柳天驥研習“天人性命之學”,遂隱居,以賣卜為生。擅畫山水、墨竹。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乾溼筆互用,尤擅帶溼點苔。水墨蒼莽,淋漓雄厚。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調簡率遒勁。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精書法,工詩文。存世作品有《漁父圖》、《雙鬆平遠圖》、《洞庭漁隱圖》等。 ...
吳鎮。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書,後從柳天驥研習“天人性命之學”,遂隱居,以賣卜為生。擅畫山水、墨竹。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乾溼筆互用,尤擅帶溼點苔。水墨蒼莽,淋漓雄厚。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調簡率遒勁。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精書法,工詩文。存世作品有《漁父圖》、《雙鬆平遠圖》、《洞庭漁隱圖》等。
(1278—1365)元東陽人,字君採,號鹿皮子。幼承家學,繼受經於程直方。學成不仕,隱居圁谷。性至孝。為文新逸超麗。有《鹿皮子集》。 ...
陳樵。 (1278—1365)元東陽人,字君採,號鹿皮子。幼承家學,繼受經於程直方。學成不仕,隱居圁谷。性至孝。為文新逸超麗。有《鹿皮子集》。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遊京師。被薦,不仕,放情詩酒。晚年僑居金陵。其詩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檜亭集》。 ...
丁復。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遊京師。被薦,不仕,放情詩酒。晚年僑居金陵。其詩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檜亭集》。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為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為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 ...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為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為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
陳孚(生卒年不詳),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人。宋慶曆間(1041~1048),嘗從郡守建陽宋貫之學。由是登第,鄉人慕之,始習進士業,瓊人舉進士自孚始。被祀為瓊州府鄉賢。 ...
陳孚。 陳孚(生卒年不詳),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人。宋慶曆間(1041~1048),嘗從郡守建陽宋貫之學。由是登第,鄉人慕之,始習進士業,瓊人舉進士自孚始。被祀為瓊州府鄉賢。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遊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後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於史館,諡文安,著有《文安集》,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範梈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並稱“儒林四傑。” ...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遊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後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於史館,諡文安,著有《文安集》,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範梈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並稱“儒林四傑。”
字子淵,慶元路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元中前後在世。生平事蹟不詳。著有子淵詩集六卷,《四庫總目》多與遒賢、楊維楨、張雨、危素、袁華、周煥文、韓性、烏本良斯道兄弟倡和之作。古詩衝澹,頗具陶韋風格。 ...
張仲深。 字子淵,慶元路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元中前後在世。生平事蹟不詳。著有子淵詩集六卷,《四庫總目》多與遒賢、楊維楨、張雨、危素、袁華、周煥文、韓性、烏本良斯道兄弟倡和之作。古詩衝澹,頗具陶韋風格。
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盧琦。 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1265—1332)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於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鑑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
何中。 (1265—1332)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於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鑑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後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
劉因。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後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魏初,字太初,號青崖。元代巨集州順聖(今張家口陽原東城)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初(約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後在世,年六十一歲。好讀書,尤長於春秋;為文簡,而有法。少闢中書省掾吏,親老告歸,隱居教授。中統起,為國史院編修尋擢監察御史,疏陳時政,多見賞納。官至南臺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庫總目》非獨以文章貴,又足補史闕。《元史》有傳。 ...
魏初。 魏初,字太初,號青崖。元代巨集州順聖(今張家口陽原東城)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初(約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後在世,年六十一歲。好讀書,尤長於春秋;為文簡,而有法。少闢中書省掾吏,親老告歸,隱居教授。中統起,為國史院編修尋擢監察御史,疏陳時政,多見賞納。官至南臺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庫總目》非獨以文章貴,又足補史闕。《元史》有傳。
(1310—1369)元崑山人,一名德輝,又名阿瑛,字仲瑛,號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園池名玉山佳處,日夜與客置酒賦詩,四方學士鹹至其家。園池亭榭之盛,圖史之富,冠絕一時。嘗舉茂才,授會稽教諭,闢行省屬官,皆不就。張士誠據吳,欲強以官,乃去隱嘉興之合溪。母喪歸,士誠再闢之,遂斷髮廬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
顧瑛。 (1310—1369)元崑山人,一名德輝,又名阿瑛,字仲瑛,號金粟道人。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園池名玉山佳處,日夜與客置酒賦詩,四方學士鹹至其家。園池亭榭之盛,圖史之富,冠絕一時。嘗舉茂才,授會稽教諭,闢行省屬官,皆不就。張士誠據吳,欲強以官,乃去隱嘉興之合溪。母喪歸,士誠再闢之,遂斷髮廬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金涓(1306—1382),字德原,義烏人。嘗受經於許謙,又學文章於黃溍。嘗為虞集、柳貫所知,交薦於朝,皆辭不赴。明初,州郡辟召,亦堅拒不起,教授鄉里以終。 ...
金涓。 金涓(1306—1382),字德原,義烏人。嘗受經於許謙,又學文章於黃溍。嘗為虞集、柳貫所知,交薦於朝,皆辭不赴。明初,州郡辟召,亦堅拒不起,教授鄉里以終。
貢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今屬安徽)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六年,卒於文宗天曆二年,年六十一歲,追封廣陵郡侯,諡文靖。 ...
貢奎。 貢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今屬安徽)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六年,卒於文宗天曆二年,年六十一歲,追封廣陵郡侯,諡文靖。